書名
牧羊人與屠宰場:康德斯坦日記
作家
張雍著
出版地 / 出版者
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出版月 / 開數 / 頁數
2020.03/16.5x25.5公分/一冊
叢書名 / 價格
人文/NT$520
分類標籤
報導文學
Card image cap

庫德族人沒有朋友,只有山。
Yarên kurdan ji bilî çîyan tune. (庫德族語)
The Kurds have not friends but the mountains.

獻給那些沒有自己國家的人
從來沒有擁有過自己的國家,散居在伊拉克、伊朗、土耳其與敘利亞等地的庫德族人,
對於自己庫德族文化的認同甚至驕傲卻是如此強烈……


第一位華人攝影家,親臨挑戰性最高的中東戰區——伊拉克 庫德斯坦自治區
見證歷史人性的重磅攝影散文集。
上百幅攝影紀錄,四萬多字心情抒寫。




當2019年美國背棄曾經的盟軍,迫使庫德族投向俄羅斯庇護;當2015年震撼全歐洲的中東難民潮議題早已退出鎂光燈焦點、西方世界對於外來移民普遍感到不安之際,人類的未來是否還會有和平的希望?!


2015 年秋冬之際,張雍花了數月的時間在歐盟奧地利、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邊境紀錄當時來自中東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等地難民潮搶進歐洲的故事。
 
2018 年張雍來到當時 2015/2016 年間在歐盟邊境所遇見的那些難民們的家鄉。
散居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朗、亞美尼亞及伊拉克邊境山區的庫德族人,次於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土耳其人,是中東地區人口排名第四的民族。庫德族人在這塊土地上早自西元九世紀起,便試圖透過不曾間斷的抗爭、起義、協商與妥協、與伊斯蘭國的激烈戰鬥以及庫德斯坦獨立公投,迄今仍不放棄、盼望著屬於自己國家的成立。

2018 年8月/9月張雍在伊拉克西北部與敘利亞、土耳其相鄰的庫德斯坦山城斗互克 (Duhok)、以及首都阿爾比勒 (Erbil) 待了一個月,這裡的每一天彷彿都像是置身於電影場景,如同小說一般的情節就在眼前輪番上演。北方山區土耳其戰機不時針對藏匿在伊拉克山區的庫德斯坦工人黨(PKK) 土耳其籍的庫德族民兵進行轟炸,郊區婚宴廳裡開心慶祝的亞茲迪難民們正將音量開到最大,通宵跳舞不只是慶祝婚禮 - 還有活著的那個當下,沒有人知道,明天究竟是否會與今天一樣……

從未擁有過自己國家的庫德族人,散居於中東地區的人口近三千五百萬人,堪稱全球最知名、卻也最不為外人所熟悉的少數民族,幾個世代透過犧牲自己青春、自由甚或性命卻始終堅持的傳承讓庫德族人感到自豪,即便遭遇再多苦難與阻饒,庫德族人總是熱情地與外人分享那始終給捧在掌心的夢想及其美好,一心只想與你分享那照亮並守護著庫德族傳統的那顆太陽,並希望前來拜訪庫德斯坦的旅人們,都能感覺就像是在自己家……

張雍來到伊拉克北部許多甚至連當地人都不常有機會靠近的故事現場,穿梭在迷宮一般、店家如蜂巢密集排列的傳統市場 (bazaar),清晨五點便湧入大批羊群與牧羊人的動物市集,還有規模儼然市鎮、收容數萬人的難民營,每逢尖峰時段總是寸步難移的鴿子市集,位於鬧區購物中心對街管制森嚴的精神病院,或者伊斯蘭國一度兵臨山腳下的古老修道院,以及蘇非派 (Sufi) 穆斯林每週固定的聚會,信徒們跳著甩髮舞向先知致敬的清真寺裡邊……在庫德斯坦,清醒時所目睹的一切比深夜夢境還更超乎現實邏輯的想像……


本書是張雍繼關懷難民的《月球背面逃難場景》之後,進一步前進一般人不敢涉足的重度中東戰區,深入接觸、紀錄、思索「沒有國家的庫德族人」,他們的苦難,他們的熱情,他們的純真與善良……

張雍透過來自故事現場第一人稱的文字與影像描述,試著反應我們對於他方生活與陌生文化的認知,然後反思我們所處的台灣以及周遭人事(在資訊取得史無前例方便的網路數位時代,有時我們對人類的認知竟然如此貧乏——不僅對於庫德族人的認識不深,甚或對自己身處的家鄉也是如此)。

書中也將透過旅途中實際發生在張雍自己身上的際遇來一一舉證,希望藉由一個個他接觸的故事,帶出庫德族悲傷但堅毅的歷史;希望藉由這個遠方族群的命運,為活在當代的我們,提供一個反思的機會:不管是對於自己文化的認同或者為自己生存的土地爭取自主權的努力;不管是人道精神的捍衛或者人類生存的未來……


●本書特殊設計裝訂說明:
 
◎雙封面+別冊設計:本書採雙封面概念,正翻照片頁(128頁),背翻日記頁(共128頁);中間夾別冊為張雍的手寫日記、旅店住宿、特殊簽證、庫德族鈔票等。

◎照片與日記顛倒編排:用正、反面顛倒一百八十度的閱讀形式,暗喻庫德族不容於世界主流,生存與存在被邊緣化,如同違反人道的顛倒世界。

◎庫德族國旗紅、黃、綠三顏色邊緣裸現:書封邊緣漏空0.8公分,讓扉頁的顏色裸現,內頁黑白圖片頁外框安排三顏色裸現,把庫德族在地理及心理位置上的邊緣感,用逼迫靠邊的紙本邊緣呈現出來。

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