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 image cap

楊熾昌

楊熾昌 1908~1994

楊熾昌,男,筆名水蔭萍、島亞夫、柳原喬、南潤、森村千二郎等,籍貫臺灣臺南,1908年(明治40年)11月29日生,1994年9月27日辭世,享年86歲。日治時期臺南州立二中畢業,1930年赴日本東京文化學院留學,期間常有詩作發表在《椎木》等日本刊物。返臺後於1933年與李張瑞、張良典等人共同組織「風車詩社」,發行《風車》(Le Moulin)詩誌。1933年受聘任《臺南新報》學藝欄主編,後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1939年加入臺灣詩人協會。戰後擔任《新生報》記者,1947年蒙冤被捕,半年後出獄,隨後擔任《公論報》臺南分社主任。1959年任日本《內外時報》臺南支局長,1968年出任臺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
楊熾昌曾以〈薔薇的肌膚〉獲1937年《臺南新報》小說首獎;1986年由鹽分地帶文藝營頒贈臺灣新文學特殊成就獎。楊熾昌創作文類包含論述、詩、小說,認為文學創作時應該保持冷靜知性的態度、多方實驗文學的創作技巧,企圖帶動文學新精神(esprit nouveau),因此其小說和詩作經常運用象徵、擬人化等現代派常用的技巧,並著重自由聯想式的意象經營,追求「新奇的意象之美」,作品經常通篇由意象所編織而成,呈現浪漫唯美的抒情。
藉著《風車》詩誌,楊熾昌將日本自法國舶來的超現實主義思潮引進臺灣,提倡形而上的純粹詩與主知的美學,以拋棄傳統、脫離政治、追求純藝術、表現人的內心世界為其文學主張,防止文學淪為政治的工具。黃武忠認為:「日據下的臺灣文學,充滿著反日的民族情緒與濃厚的政治色彩,在這特殊的環境裡,文學藝術往往受到政治利用與污染,很難維持其純正的面貌,而『風車詩社』卻絲毫不受政治感染或干擾,楊熾昌便是『風車』的靈魂人物。他引起了『超現實主義』,建立了新的文學理想——努力顯現蘊藏在人的內心深處的東西。」

1.洋燈的思維:臺南,金魚書房,1937年,32開,306頁

  1. 熱帶魚:日本,ボン書局(夢書房出版社),1931年,25開,75頁
  2. 樹蘭:出版地不詳,自印,1932年,7×9公分,53頁
  3. 燃える頰(燃燒的臉頰):臺南,河童書房,1979年11月,20×20公分,11頁
  1. 貿易風:臺南,金魚書房,1932年,32開,246頁
  2. 薔薇の皮膚:臺南,金魚書房,1938年,32開,264頁
  1. 紙魚:臺南,河童書房,1985年11月,32開,637頁
  2. 水蔭萍作品集/呂興昌編選,葉笛譯: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5年4月,25開,430頁

1.日治時期楊熾昌及其文學研究/黃建銘: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05年12月,456頁

1.黃建銘〈日治時期楊熾昌及其文學研究〉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林瑞明教授指導,2002年7月,201頁

  1. 陳明台,〈論臺灣現代詩的橫的移植──從風車詩社到笠詩社──楊熾昌和「風車詩社」〉,《逆光的系譜:笠詩社與詩人論》,2015年11月,159─163頁
  2. 陳允文,〈尋找「缺席」的超現實主義者──日治時期臺灣超現實主義詩系譜的追索與文學史再現——典律的空缺與填補:發現/尋回楊熾昌〉,《臺南作家評論選集》,2015年3月,100—118頁
  3. 向 陽,〈薔薇與砲火:楊熾昌的超現實與現實〉,《鹽分地帶文學》第57期,2015年4月,105─114頁
  4. 李桂媚、王文人,〈青之所寄與色之所謂──試論楊熾昌詩作的青色美學〉,《臺灣詩學學刊》第27期,2016年5月,97─130頁
  5. 尉任之,〈半夢之意〉,《聯合文學》第382期,2016年8月,98─100頁

1.日治時期楊熾昌及其文學研究/黃建銘: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05年12月,456頁

1.黃建銘〈日治時期楊熾昌及其文學研究〉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林瑞明教授指導,2002年7月,201頁

  1. 陳明台,〈論臺灣現代詩的橫的移植──從風車詩社到笠詩社──楊熾昌和「風車詩社」〉,《逆光的系譜:笠詩社與詩人論》,2015年11月,159─163頁
  2. 陳允文,〈尋找「缺席」的超現實主義者──日治時期臺灣超現實主義詩系譜的追索與文學史再現——典律的空缺與填補:發現/尋回楊熾昌〉,《臺南作家評論選集》,2015年3月,100—118頁
  3. 向 陽,〈薔薇與砲火:楊熾昌的超現實與現實〉,《鹽分地帶文學》第57期,2015年4月,105─114頁
  4. 李桂媚、王文人,〈青之所寄與色之所謂──試論楊熾昌詩作的青色美學〉,《臺灣詩學學刊》第27期,2016年5月,97─130頁
  5. 尉任之,〈半夢之意〉,《聯合文學》第382期,2016年8月,98─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