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漫沙 1912-2005

吳漫沙,男,本名吳丙丁,筆名漫沙、曉風、B.S.、湖邊客、沙丁等,籍貫福建晉江,1912年(大正元年)8月27日生於泉州石獅,1935年底移居臺北,2005年11月10日辭世,享年93歲。八歲入私塾,學習傳統典籍,奠定良好的漢詩寫作基礎。1932年創辦「民生學校」(今新湖中心小學),擔任校長。1937年任《風月報》編輯、1945年任「臺灣放送局」編審。戰後創辦《時潮》月刊,曾任《臺灣新生報》、《民族報》、《民族晚報》、《聯合報》社會線記者。

 

吳漫沙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詩、散文、劇本等。1937年日政府下令禁用漢文,各報刊漢文欄陸續停刊,唯《風月報》因內容不涉政治准許復刊,而後由吳漫沙接任主編,歷時六年。期間常因稿源不濟,為補足刊物篇幅,變換各種筆名,或以他人名義撰稿,發表小說、詩作、散文等。此時所創作小說如《大地之春》、《黎明之歌》等,多以男女戀愛故事為主,藉此批判舊社會不合人情的刻板思維,並揭露新舊社會變遷的議題,或如《莎秧的鐘》,傳達對於民族共榮、和平共處的嚮往。吳漫沙對臺灣風俗軼事抱有強烈關懷,不僅以「有鄉土色彩者為合格」作為徵稿標準,亦開創「歌謠拾遺」專欄,編輯、整理民間歌謠,在日本政府嚴格控制思想、語言下,致力保存傳統文化。

戰後,吳漫沙展開長達二十多年的記者生涯,藉採訪新聞的機會,深入社會底層,並以相關報導為材料創作小說,欲警惕讀者、改善社會風氣。另一方面,以散文形式記錄臺北自日治以來的種種變化,足為珍貴史料,如1966、1967年在《徵信新聞‧臺灣風土》發表〈臺北市西門今昔〉、〈臺北酒家演變史〉等。吳漫沙的作品體察社會百態,始終以平易的文字面向大眾,是為繫連臺灣戰前至戰後通俗文學脈絡之關鍵。

  1. 追昔集: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0年12月,25開,230頁

  1. 韮菜花: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9年3月,32開,196頁;
    臺北,興南新聞社,1943年10月,32開,196頁;
    臺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8月,32開,307頁

  2. 黎明之歌:臺北,南方雜誌社,1942年7月,32開,196頁;
    臺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8月,32開,252頁

  3. 大地之春:臺北,南方雜誌社,1942年9月,32開,190頁;
    臺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8月,32開,296頁

  4. 莎秧的鐘:臺北,南方雜誌社,1943年3月,32開,158頁;
    (春光淵譯)臺北,東亞出版社,1943年7月,32開,175頁

  5. 花非花:臺北,五憲書局,1945年12月,32開,23頁

  6. 心的創痕:臺北,五憲書局,1946年1月,32開,47頁

  7. 女人:臺北,盛興書局,1946年11月,32開,84頁

  8. 桃花江:臺北,盛興書局,1947年5月,32開,123頁(上集);
    新竹,興新出版社,1956年6月,32開,73頁(上集);
    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7月,32開,68頁(中集)、71頁(下集)

  9. 天明(上卷):臺北,大同書局,1947年7月,32開,105頁

  10. 香煙西施:臺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52年1月,32開,85頁

  11. 終身大事在臺灣(與鍾中培、孫建中合著):臺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52年4月,32開,68頁

  12. 綠園芳草:臺北,臺灣藝術社,1954年

  13. 運河殉情記:臺北,臺灣藝術社,1954年;
    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12月,32開,63頁

  14. 舞海情孽: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1月,32開,89頁;
    新竹,興新出版社,1956年2月

  15. 臺北江湖傳第一集(肖南、火星合著):新竹,興新出版社,1956年4月,32開,85頁

  16. 臺灣偵探奇案第四集(與潘壽康、玄星、綠野合著):新竹,興新出版社,1956年6月,32開,44頁

  17. 臺灣偵探奇案第五集(與潘壽康合著):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7月,32開,52頁

  18. 臺灣偵探奇案第六集(與郭有文、潘壽康、綠葉合著)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7月,32開,50頁

  19. 臺灣偵探奇案第七集(與郭有文、潘壽康、玄星合著)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7月,32開,50頁

  20. 臺灣偵探奇案第八集(與郭有文合著)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10月,32開,53頁

  21. 臺灣偵探奇案第九集(與潘壽康、郭有文合著)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10月,32開,53頁

  22. 七葉蓮:臺北,名流出版社,1987年5月,新25開,197頁

     

     

     

     

     

  1. 畫集三國誌::臺北,大華文化社,1955年9月;1957年8月,19×13公分,13冊
    1. 畫集三國誌第1集——桃園三結義:臺北,大華文化社,1955年9月,19×13公分,49頁
    2. 畫集三國誌第2集——諸侯誅董卓:臺北,大華文化社,1955年11月,19×13公分,48頁

    3. 畫集三國誌第3集——連環計:臺北,大華文化社,1955年12月,19×13公分,49頁

    4. 畫集三國誌第4集——關公斬六將: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1月,19×13公分,49頁

    5. 畫集三國誌第5集——寶馬救主: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7月,19×13公分,49頁

    6. 畫集三國誌第6集——三請孔明: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8月,19×13公分,49頁

    7. 畫集三國誌第7集——孔明舌戰群儒: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10月,19×13公分,48頁

    8. 畫集三國誌第8集——孔明激周瑜: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11月,19×13公分,48頁

    9. 畫集三國誌第9集——合軍破曹:臺北,大華文化社,1956年12月,19×13公分,48頁

    10. 畫集三國誌第10集——火燒連環船:臺北,大華文化社,1957年2月,19×13公分,48頁

    11. 畫集三國誌第11集——劉備招親:臺北,大華文化社,1957年3月,19×13公分,48頁

    12. 畫集三國誌第12集——水渰七軍:臺北,大華文化社,1957年6月,19×13公分,48頁

    13. 畫集三國誌第13集——火燒連營:臺北,大華文化社,1957年8月,19×13公分,48頁

  1. 追昔集:臺北,臺北縣文化局,2000年12月,231頁
  2. 口述歷史:吳漫沙的風雨月(李宗慈):臺北,臺北縣文化局,2002年10月,203頁
  1. 吳瑩真〈吳漫沙生平及日治時代大眾小說研究〉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施懿琳教授指導,2002年6月,154頁
  2. 紀文菁〈從「臺灣文化新生」到「風俗記錄」:戰後吳漫沙研究(1945—1995)〉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陳文松教授指導,2012年7月,159頁
  1. 追昔集:臺北,臺北縣文化局,2000年12月,231頁
  2. 口述歷史:吳漫沙的風雨月(李宗慈):臺北,臺北縣文化局,2002年10月,203頁
  1. 吳瑩真〈吳漫沙生平及日治時代大眾小說研究〉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施懿琳教授指導,2002年6月,154頁
  2. 紀文菁〈從「臺灣文化新生」到「風俗記錄」:戰後吳漫沙研究(1945—1995)〉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陳文松教授指導,2012年7月,1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