夐虹 1940

夐虹,女,本名胡梅子,另有筆名胡筠,法名弘慈,籍貫臺灣臺東,1940年12月1日生。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1957年起持續投稿藍星詩社發行的刊物,曾任職於東海大學等單位,1974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訪問與研究五個月,現已退休。曾獲中山文藝創作獎新詩獎。

夐虹的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其詩擅長以抒情的筆調,捕捉內心各式情感的樣態與外在的人間現實,並出入於佛文經理,將宗教哲思轉化為優美的語言。15歲即開始大量創作的夐虹,首本詩集《金蛹》即有〈詩末〉等作品廣為流傳,早年詩作多從自我內在世界出發,擅長鍛造精緻的意象,來凝練情愛經驗中各種幽微的情緒。期語文精美婉約,風格內斂,展現了敏銳的靈思與早熟的才華,為選入《六十年代詩選》中最年輕的作家。1968年結婚後,夐虹的創作觸角由內在伸及外在,詩作題材轉而關注現實與鄉土,也多了親情的描寫,如《夐虹詩集》中的〈東部〉諸作,在寫作風格上亦褪去了華美的雕琢,轉入文字淺白、語言自然的樸實風格。夐虹另創作有童詩,其童詩展現了對自然的熱愛與對臺灣鄉土的關懷,藉由童詩傳達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考,並啟發兒童對鄉土的認識。

夐虹在中年後沉潛於佛法,並以現代詩的創作形式與寫作技巧闡釋佛教經典與佛偈義理。曾自言其現代詩與佛教現代詩的創作「不是前後分明的兩個段落,而是重疊、並行的創作領域。」其早年的詩作雖寫情愛,卻也透露出一種對神的嚮往以及對昇華的追求。綜觀夐虹的創作軌跡,由抒情詩過渡到佛理詩,猶如累於人間苦楚與情感糾葛,而尋求解縛、超脫的過程。夐虹將信仰與詩觀結合,甚而融入生活與日常,從追求物相的美轉為尋求哲思的美,將普遍的感官經驗昇華成形上的生命體悟,超然於表象而追求永恆。

 

  1. 金蛹:臺北,純文學月刊社,1968年7月,32開,134頁
    臺北,新理想出版社,1976年1月,32開,175頁
    臺北,大地出版社,1979年5月,32開,175頁
  2. 紅珊瑚:臺北,大地出版社,1983年8月,32開,158頁
  3. 愛結:臺北,大地出版社,1991年1月,32開,147頁
    臺北,大地出版社,2000年12月,25開,156頁
  4. 觀音菩薩摩訶薩:臺北,大地出版社,1997年10月,32開,221頁
  5. 向寧靜的心河出航:臺北,佛光文化公司,1999年8月,新25開,156頁
  6. 夐虹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9年7月,25開,146頁
  7. 夐虹詩精選集‧抒情詩:臺北,佛光文化公司,2014年6月,25開,209頁
  8. 夐虹詩精選集‧宗教詩:臺北,佛光文化公司,2014年6月,25開,230頁
  1. 稻草人: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4月,21.5×24公分,57頁
  1. 彭瑞惠〈夐虹詩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曾進豐教授指導,2008年,234頁
  2. 陳玉琳〈敻虹詩藝的研究〉
    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陳芳明教授指導,2008年,220頁
  3. 鄭玉釧〈敻虹詩作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李若鶯教授指導,2009年,179頁
  4. 李秀箐〈敻虹師之音韻風格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張慧美教授指導,2011年6月,254頁
  5. 李倍慈〈現代詩的宗教向度——以周夢蝶、蕭蕭、敻虹、許悔之為中心的探索〉
    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陳旻志教授指導,2012年,237頁
  1. 簡文志,〈自然與唯美:《敻虹詩集》意象析論〉,「2008兩岸女性詩學研討會」,2008年9月28日
  1. 彭瑞惠〈夐虹詩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曾進豐教授指導,2008年,234頁
  2. 陳玉琳〈敻虹詩藝的研究〉
    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陳芳明教授指導,2008年,220頁
  3. 鄭玉釧〈敻虹詩作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李若鶯教授指導,2009年,179頁
  4. 李秀箐〈敻虹師之音韻風格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張慧美教授指導,2011年6月,254頁
  5. 李倍慈〈現代詩的宗教向度——以周夢蝶、蕭蕭、敻虹、許悔之為中心的探索〉
    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陳旻志教授指導,2012年,237頁
  1. 簡文志,〈自然與唯美:《敻虹詩集》意象析論〉,「2008兩岸女性詩學研討會」,2008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