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子豪 1912-1963

覃子豪,男,譜名天才,學名覃基,籍貫四川廣漢,1912年1月12日生,1946年曾來臺謀職,1947年再度抵臺,1963年10月10日辭世,得年52歲。北平中法大學畢業,於1935年赴日本就讀東京中央大學,1937年返國參加抗戰,抗戰期間曾任陸軍第八十六軍「八六簡報社」社長,在中國曾組織「詩時代社」,創辦《前線日報》「詩時代」雙週刊等刊物,並主編《掃蕩簡報》等報刊。來臺後擔任臺灣省糧食局督導等公職,並與鍾鼎文、余光中等人籌組「藍星」詩社。曾主編《公論報》「藍星」週刊等報刊,曾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理事長等職務。

覃子豪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論述和散文,並竭力譯詩。大陸時期即從事新詩運動,以詩筆投入對日抗戰;1947年抵臺後,透過創辦「藍星詩社」及主編相關刊物,詩生命逐漸綿延開展。覃子豪在1957年與紀弦的「現代詩論戰」中,指出現代詩理應蘊蓄人生意義,強調與讀者心靈共鳴,重視實質表現完美及尋求詩的思想根源,因之在作品中處處可見其個人氣質的流露和生活經驗的擷取。此外他也主張自我超越,不斷求新求變,一如在臺出版的《海洋詩抄》和《向日葵》,除了慣有的抒情風格,更在詩中寄託信念,表現嚴肅的人生批評,落實知性與抒情並重的理論主張。晚年出版的詩集《畫廊》,詩風明顯轉變,提出「詩不僅是情感的書寫」,轉而追索事物「抽象」之義,以實求虛,返虛入實,超乎物象以求奧義。

覃子豪畢生致力現代詩的創作與教育推廣,可謂臺灣詩壇「詩的播種者」,對後輩詩人的愛護、鼓勵始終不遺餘力。從〈追求〉一詩來看,覃子豪自詡為「健偉的靈魂」,跨上「時間的快馬」,正可洞見他一生為詩刊奔忙,為詩教奮鬥,孜孜矻矻,毫無怨悔的文學抱負。


 

  1. 詩的解剖:臺北:藍星詩社,1958年1月,17×15.5公分,158頁
    臺北:藍星詩社,1961年3月,17×15.5公分,180頁
    臺中:普天出版社,1971年1月,40開,196頁
    臺中:普天出版社,1976年9月,32開,196頁
    臺中:曾文出版社,1977年6月,32開,196頁
  2. 論現代詩:臺北:藍星詩社,1960年11月,18×16公分,260頁
    臺中:普天出版社,1969年10月,40開,265頁
    臺中:普天出版社,1976年9月,32開,265頁
    臺中:曾文出版社,1982年6月,25開,241頁
  3. 詩的表現方法:臺中:普天出版社,1967年10月,40開,130頁
    臺中:普天出版社,1971年10月,40開,191頁
    臺中:普天出版社,1976年9月,32開,191頁
    臺中:曾文出版社,1977年6月,32開,191頁
  4. 世界名詩欣賞:臺中:普天出版社,1968年1月,40開,140頁
    臺中:普天出版社,1971年11月,40開,215頁
    臺中:普天出版社,1976年9月,32開,215頁
  1. 自由的旗:浙江:青年書店,1939年5月
    浙江:詩時代社,1940年6月,32開,86頁
  2. 永安劫後:漳州:南風出版社,1945年6月,64開,76頁
  3. 海洋詩抄:臺北:新詩週刊社,1953年4月,17.5×12.1公分,108頁
  4. 向日葵:臺北:藍星詩社,1955年9月,19×15公分,72頁
  5. 畫廊:臺北:藍星詩社,1962年4月,17.5×15.5公分,86頁
  6. 覃子豪詩選: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4年8月,18.3×11.3公分,194頁
  7. 沒有消逝的號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年5月,40開,40頁
  8. 覃子豪詩粹/李華飛編:重慶:重慶出版社,1986年5月,32開,207頁
  9. 覃子豪詩選/彭邦楨編:香港:文藝風出版社,1987年3月,25開,283頁
  10. 覃子豪短詩選/向明編選;宋穎豪英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6年5月,17.7×12.5公分,73頁
  11. 覃子豪集/劉正偉編: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8年12月,25開,136頁
  1. 東京回憶散記:漳州:南風出版社,1945年5月,32開,112頁
  1. 覃子豪全集/覃子豪出版委員會主編:臺北: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員會,1965年6月;1968年6月;1974年10月,3冊
  2. 新詩播種者——覃子豪詩文選/向明、劉正偉編:臺北:爾雅出版社,2005年10月,25開,327頁
  1. 覃子豪紀念館落成專輯(覃子豪紀念館籌建組):廣漢,廣漢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年6月,168頁
  2. 覃子豪詩研究(劉正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3月,242頁
  3. 覃子豪(張白帆):廣漢,中國人民政協廣漢市委員會,2006年11月,341頁
  1. 蔡豔紅〈覃子豪詩藝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江聰平教授指導,2004年,286頁
  2. 劉正偉〈覃子豪詩研究〉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沈謙教授指導,2005年1月,236頁
  1. 蔡明諺,〈藍星的堅持與轉向──覃子豪和《藍星週刊》〉《一九五○年代臺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2008年6月,頁169─201
  2. 蔡宜芬,〈鄭愁予的海洋詩──鄭愁予海洋詩的比較與評析──鄭愁予與覃子豪海洋詩的比較〉,《鄭愁予及其海洋詩研究》,2013年,頁174─177
  3. 宋穎豪,〈詩人覃子豪先生與我〉,《中華日報》,2017年10月10日,B7版
  4. 陳義芝,〈為抒情立法──覃子豪的成就與影響〉,《風格的誕生──現代詩人專題論稿》,2017年9月,頁35─51
  5. 蕭蕭,〈唯一的裹覆:臺灣海洋詩研究──以海為感性抒發之對象﹝〈貝殼〉部分﹞〉,《物質新詩學──新詩學三重奏之二》,2017年6月,頁73─76
  6. 朱天,《虹橋與極光: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2018年12月484頁
  7. 陳義芝,〈編著〈追求〉品評〉,《傾心:人生七卷詩》,2019年3月,頁180─181
  1. 覃子豪紀念館落成專輯(覃子豪紀念館籌建組):廣漢,廣漢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年6月,168頁
  2. 覃子豪詩研究(劉正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3月,242頁
  3. 覃子豪(張白帆):廣漢,中國人民政協廣漢市委員會,2006年11月,341頁
  1. 蔡豔紅〈覃子豪詩藝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江聰平教授指導,2004年,286頁
  2. 劉正偉〈覃子豪詩研究〉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沈謙教授指導,2005年1月,236頁
  1. 蔡明諺,〈藍星的堅持與轉向──覃子豪和《藍星週刊》〉《一九五○年代臺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2008年6月,頁169─201
  2. 蔡宜芬,〈鄭愁予的海洋詩──鄭愁予海洋詩的比較與評析──鄭愁予與覃子豪海洋詩的比較〉,《鄭愁予及其海洋詩研究》,2013年,頁174─177
  3. 宋穎豪,〈詩人覃子豪先生與我〉,《中華日報》,2017年10月10日,B7版
  4. 陳義芝,〈為抒情立法──覃子豪的成就與影響〉,《風格的誕生──現代詩人專題論稿》,2017年9月,頁35─51
  5. 蕭蕭,〈唯一的裹覆:臺灣海洋詩研究──以海為感性抒發之對象﹝〈貝殼〉部分﹞〉,《物質新詩學──新詩學三重奏之二》,2017年6月,頁73─76
  6. 朱天,《虹橋與極光:紀弦、覃子豪、林亨泰詩學理論中的象徵與現代》,2018年12月484頁
  7. 陳義芝,〈編著〈追求〉品評〉,《傾心:人生七卷詩》,2019年3月,頁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