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紀瀅 1908-1997

陳紀瀅,男,本名陳寄瀅,筆名瀅、生人、羈瀛、醜大哥、影影等,籍貫河北安國,1908年3月20日生,1949年8月來臺,1997年5月22日辭世,享壽90歲。北京民國大學暨哈爾濱法政大學畢業。1923年,陳紀瀅開始在北京《晨報》等報刊發表作品。1949年來臺後,隔年與張道藩等人成立「中國文藝協會」。1950年與徐鍾珮等人發起「重光文藝出版社」,先後參加中華民國筆會等多個文化組織。曾獲華文文學終身成就獎等獎項。

陳紀瀅創作文類包含文藝論述、小說、散文、傳記、遊記。當中以長篇小說為其著作代表。《荻村傳》以寫實手法描繪「荻村」歷經義和團、日軍及共軍占領50年間的變遷及主人翁傻常順兒的一生;《華夏八年》描寫抗戰八年間的抗日過程及共產黨禍亂的社會動盪圖像;《赤地》描寫抗戰勝利後四年間東北失守及北平范氏家族衰敗的過程。藉由一連串抗戰題材的小說書寫,陳紀瀅以作品中二元對立的刻畫,建立了1950年代臺灣反共文學作品的典範。至1960年代後,其創作核心大幅轉向文藝運動論述、遊記、雜文與報業人物傳記,間或關注國劇發展。

在創作之外,做為「中國文藝協會」核心人物之一,陳紀瀅在擔任常務理事期間落實官方文藝政策的執行,直接開闢了反共文學的創作管道及作家群的培養園地。他所參與發起的「重光文藝出版社」,除掌舵主流文學的出版市場,對於純文學作品出版的支持亦不遺餘力。自反共文藝機制的推動、以文學創作體現反共文藝理論的實踐,及其文學作品對臺灣反共文學的影響觀之,陳紀瀅在臺灣文學反共文藝歷史中的貢獻,足以被視為奠基的磐石。

  1. 寄海外甯兒: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52年12月,32開,107頁
  1. 陳紀瀅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年12月,32開,313頁
  2. 陳紀瀅文存/許驥編:北京,華齡出版社,2011年1月,17×24公分,198頁
  1. 文藝新史程:臺北,改造出版社,1956年1月,32開,77頁
  2. 百年來中國文藝的發展: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7年3月,40開,114頁
  3. 論人才: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6年9月,40開,82頁
  4. 文藝運動二十五年: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7年3月,40開,143頁
  5. 施耐庵‧蒲松齡‧劉鶚: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7年3月,40開,114頁
  6. 抗戰時期的大公報: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81年12月,25開,446頁
  1. 夢真記: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4年8月,32開,90頁
  2. 歐遊剪影:臺北,中央日報社,1960年2月,32開,226頁
  3. 白霜湧路: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9年12月,40開,171頁
  4. 從許多小事看美國:臺北,教育部文化局,1972年,25開,24頁
  5. 寂寞的旅程: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7年3月,40開,281頁
  6. 憶南山: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7年3月,40開,133頁
  7. 三十年代作家記:臺北,成文出版社公司,1980年5月,32開,352頁
  8. 親屬篇:臺北,成文出版社公司,1980年7月,32開,240頁
  9. 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8月,25開,377頁
  10. 松花江畔百年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3月,25開,495頁
  11. 從巴黎到綺色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12月,25開,332頁
  1. 新疆鳥瞰: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1940年5月,32開,329頁
    長沙,商務印書館,1941年5月,11×17公分,270頁
    重慶,建中出版社,1943年5月,32開,326頁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7月,40開,249頁
  2. 在柯峯: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2年2月,32開,133頁
  3. 《讀者文摘》是怎樣辦起來的?: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4年12月,40開,88頁
  4. 時代雜誌四十年: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4年12月,40開,68頁
  5. 美國訪問: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5年4月,40開,1096頁
  6. 常春藤盟校及其他(美國的學校):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5年7月,40開,340頁
  7. 美國的新聞事業: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5年7月,40開,251頁
  8. 美國的圖書館: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5年10月,40開,246頁
  9. 美國的博物館與陳列館: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5年11月,40開,159頁
  10. 瞭解琉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6月,40開,225頁
  11. 西德小駐: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9年11月,32開,180頁
  12. 歐洲眺望: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9年12月,32開,262頁
  13. 西班牙一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12月,40開,154頁
  14. 國際筆會與亞洲作家會議: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7年3月,40開,272頁
  15. 胡適、童世綱與葛思德東方圖書館: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7年3月,40開,86頁
  16. 東北踏勘記:臺北,自印,1991年10月,25開,119頁
  1. 報人張季鸞:臺北,文友出版社,1957年9月,25開,110頁
    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57年9月,32開,110頁
    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7年7月,32開,168頁
  2. 齊如老與梅蘭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年1月,32開,311頁
    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12月,32開,166頁
  3. 胡政之與大公報:香港,掌故月刊社,1974年12月,32開,335頁
  4. 一代論宗哀榮餘墨: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6年9月,40開,112頁
  5. 齊如山‧林語堂‧武者小路實篤: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7年3月,40開,102頁
  6. 一代振奇人——李石曾傳: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2年8月,25開,349頁
  7. 齊如山先生傳:臺北,自印,1984年3月,25開,40頁
  8. 我的郵員與記者生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25開,694頁
  1. 《荻村傳》評介文集(牟宗三等):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54年11月34頁
  2. 赤地論(曾虛白等):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0年5月49頁
  1. 簡弘毅〈陳紀瀅文學與五○年代反共文藝體制〉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胡森永、陳芳明教授指導,2003年7月,178頁
  1. 《荻村傳》評介文集(牟宗三等):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54年11月34頁
  2. 赤地論(曾虛白等):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0年5月49頁
  1. 簡弘毅〈陳紀瀅文學與五○年代反共文藝體制〉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胡森永、陳芳明教授指導,2003年7月,1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