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 1895-1976

林語堂,男,本名林玉堂,譜名和樂,籍貫福建龍溪,1895年10月10日生,1958年首次來臺,1966年定居臺灣陽明山,1976年3月26日辭世,長眠於臺北故居後園中,享年81歲。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先後任教北京清華學校(今北京清華大學)等校,曾任中央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組主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等職,兩度被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林語堂的創作文類包括論述、散文、小說、傳奇、辭典、翻譯。1924年於《晨報副鐫》將Humor譯成「幽默」一詞,自此被譽為幽默大師。1920年代多發表評論時局的雜文,集結於《翦拂集》、《大荒集》;1930年代提倡幽默、性靈文學、暢談人生的小品文,則收錄於《我的話》(上、下冊)。

1935年以英文出版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國與吾民》),分析中國民族性與社會,開拓林語堂第二階段創作:以英文撰寫作品,西方介紹東方。在散文類,有1937年出版的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藝術》),詳介中國人閒情雅致的生活哲學,亦將多部儒道家經典經詮釋譯寫成英文,傳播中國哲學思想。在小說類,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A Leaf in the StormA Novel of War-Swept China(《風聲鶴唳》)、The Vermilion Gate(《朱門》)被視為「林語堂三部曲」,書中以戰亂為背景,地域幅員廣大、橫跨中國各地,議題觸及家族、民族、國族,常滲透道家思想。亦有「移民文學」的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Looking Beyond(《遠景》或譯為《奇島》)等。在傳記方面,則為蘇東坡、武則天作傳,皆為膾炙人口的作品。

林語堂在文學創作外,身兼語言學家、「明快打字機」發明者、辭典編纂者,一生以「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自許的林語堂,其作品譯成多國語言,廣及歐洲、日韓、中南美洲等地,畢生為東西文化的交流付出心力。

  1. Confucius Saw Nancy and Essays about Nothing(子見南子及英文小品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0月,25開,301頁
  2. 林語堂全集:漢城,徽文出版社,1968年10月,32開,5冊
  3. 林語堂全集:漢城,星韓圖書出版,1985年3月,32開,8冊
  4. 林語堂名著全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11月,25開,30冊
  5. 林語堂中英對照:臺北,正中書局,2008年11月~2009月7月,25開,10冊
  6. 林語堂精品集: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10年6月~2012年1月,25開,10冊
  1. 漢字末筆索引法: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年
  2. 紅樓夢人名索引:臺北,華岡出版公司,1976年12月
  3. 開明英文讀本: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3冊
  4. Kaiming English Grammar(《開明英文文法》):上海,開明書店,1949年,二冊
  5. Lin Yutang’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2年
  6. A Nun of Taishan and other Translations(《英譯老殘遊記第二集及其他選譯》):上海,Commercial Press,1936年
  7.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古代英譯小品》),克里夫蘭、紐約,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60年
  8. 漢英對照《浮生六記》(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沈復原著):上海,西風社,1939年5月
  9. 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 Translations from the Masters of Chinese Art(《中國畫論》):紐約,G.P. Putnam's Sons,1967年
  10. Readings in modern journalistic prose(《現代新聞散文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11. Letters of a Chinese Amazon and Wartime Essays(《林語堂時事述譯彙刊》):上海,Commerical Press,1930年
  1. 語言學論叢: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5月,25開,376頁;
    臺北,文星書店,1967年5月,25開,376頁
  2.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紐約,John Day Company,1935年8月,13.5x20.6公分,382頁;
    倫敦,William Heinemann,1936年;
    巴黎,Payot,1937年,14.1x22.7公分,396頁;
    漢口,戰時讀物編譯社,1938年1月,32開,88頁;
    上海,世界新聞出版社,1938年5月、12月,32開,166、460頁;
    東京,豊文書院,1938年7月,604頁;
    紐約,Halcyon House,1938年9月,14x21.6公分,382頁;
    哥本哈根,Gyldendalske Boghandel,1938年,16.5x24.5公分,330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41年;
    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1954年5月,11x17.3公分,344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61年4月,42開,333頁;
    臺北,中行書局,1966年8月,32開,330頁;
    臺北,大方出版社,1973年5月,32開,330頁;
    臺中,義士出版社,1974年9月,25開,290頁;
    臺北,大申書局,1975年,25開,290頁;
    臺南,綜合出版社,1976年,25開,284頁;
    臺北,莊家出版社,1976年,25開,290頁;
    臺南,大孚書局,1977年,25開,290頁;
    臺南,大夏出版社,1977年,25開,344頁;
    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9月,32開,308頁;
    臺北,林白出版社,1977年10月,32開,369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79年11月,32開,319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8月,32開,319頁;
    臺北,新象書店,1984年,25開,290頁;
    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年,32開,319頁;
    北京,寶文堂書店,1988年12月,25開,323頁;
    臺北,輔新書局,1989年4月,25開,352頁;
    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新25開,308頁;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25開,323頁;
    布達佩斯,Európa Könyvkiadó,1991年,12x20公分,358頁;
    北京,華齡出版社,1995年,25開,352頁;
    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9月,25開,300頁;
    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1年,25開,419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25開,334頁;
    臺北,遠景出版公司,2005年12月,25開,346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16.5x24公分,493頁;
    北京,群言出版社,2009年7月,18開,296頁
  3. 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in China:芝加哥,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6年,15x23.2公分,179頁;
    上海,別發洋行,1936年,18開,179頁;
    東京,生活社,1939年12月,14x21.7公分,253頁;
    紐約,GreenWood Press,1968年,14.4x23公分,179頁;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18開,163頁;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18開,191頁;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16x21公分,194頁
  4.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倫敦,William Heinemann,1939年;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66年11月,新25開,440頁;
    香港、新加坡、吉隆坡,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1977年,32開,419頁;
    臺北,天華出版公司,1979年2月,32開,328頁;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11.7x18公分,370頁;
    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12月,25開,460頁;
    香港,三聯書店,2002年2月,25開,401頁
  5. The Secret Name:紐約,Farrar, Straus and Cudahy,1958年,新25開,268頁;
    臺北,中央日報社,1958年10月,32開,150頁;
    臺北,開明書局,1958年11月,32開,268頁;
    出版社不明,1958年11月,25開,345頁;
    東京,創元社,1959年12月,32開,238頁;
    倫敦、墨爾本、多倫多,William Heinemann,1959年,32開,234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59年,14x20.5公分,242頁;
    雅加達,Badan Penerbit,1961年,14x20.5公分,231頁;
    伊斯坦堡,IŞIK KİTAPLARI,1962年,11x16.5公分,250頁;
    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74年10月,32開,150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9年11月,32開,268頁;
    臺北,中央日報社,1981年8月,32開,269頁;
    海牙,Stok Ad.M.C.,出版年不明,16x24.5公分,229頁
  6. 平心論高鶚:臺北,文星書店,1966年7月,40開,133頁;
    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9年12月,40開,136頁
  7. 平心論高鶚: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25開,347頁
  1. 翦拂集:上海,北新書局,1928年12月,32開,184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3年12月,32開,184頁;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月,32開,121頁
  2. 大荒集:上海,生活書店,1934年6月,32開,205頁;
    臺北,志文出版社,1966年1月,32開,233頁;
    臺南,臺南北一出版社,1976年8月,25開,304頁
  3. 我的話(上冊)──行素集:上海,時代圖書公司,1934年8月,32開,236頁;
    上海,時代圖書公司,1948年11月,32開,168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7年7月,32開,144頁;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32開,186頁
  4. The Little Critic——Essays,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Second Series: 1933-1935):上海,Commercial Press,1935年5月,32開,299頁
  5. The Little Critic——Essays,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First Series: 1930-1932):上海,Commercial Press,1935年8月,32開,258頁;
    東京,創元社,1940年6月,32開,364頁;
    東京,青銅社,1979年12月,32開,254頁
  6. 我的話(下冊)──披荊集:上海,時代圖書公司,1936年9月,32開,203頁;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32開,187頁
  7.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紐約,John Day Company,1937年,新25開,459頁;
    倫敦、墨爾本、多倫多,William Heinemann,1938年5月,18開,471頁;
    多倫多,McClelland & Stewart,1938年;
    奧斯陸,Aschehoug,1938年;
    上海,世界文化出版社,1940年11、12月,32開,474頁;
    斯德哥爾摩,Albert Bonniers Förlag,1940年,25開,385頁;
    上海,西風社,1941年2月,32開,432頁;
    瀋陽,啟智書店,1941年9月,32開,294頁;
    桂林,建國書局,1942年,32開,474頁;
    巴黎,Corrêa,1948年,14x19.3公分,341頁;
    臺北,大華書局,1955年3月,32開,474頁;
    香港,有不為齋,1955年9月,32開,432頁;
    漢堡,Rowohlt,1960年5月,11.2x19.4公分,367頁;
    臺南,萬象書局,1961年7月,32開,265頁;
    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61年10月,32開,437頁;
    印度,Jacio Publishing House,1961年,11x16.2公分,484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61年,11x17公分,457頁;
    奧斯陸,Aschehoug,1963年,11.5x18.5公分,428頁;
    臺南,大東書局,1964年7月,32開,264頁;
    米蘭,Bompiani,1965年,11x20.5公分,505頁;
    臺北,旋風出版社,1972年9月,32開,261頁;
    臺北,廣城出版社,1974年12月,25開,326頁;
    臺南,臺南北一出版社,1974年,32開,437頁;
    臺北,大方出版社,1974年;
    紐約,Capricorn Books,1974年,新25開,459頁;
    臺南,東海出版社,1975年1月,32開,323頁;
    臺中,曾文出版社,1975年1月,25開,346頁;
    臺南,綜合出版社,1975年2月,32開,346頁;
    臺南,大行出版社,1975年3月,32開,346頁;
    臺北,金川出版社,1975年5月,25開,326頁;
    臺中,青山出版社,1975年7月,32開,345頁;
    臺中,義士出版社,1975年,25開,326頁;
    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76年5月,32開,415頁;
    臺北,臺灣時代書局,1976年8月,25開,346頁;
    臺北,大方出版社,1976年10月,25開,326頁;
    臺南,大孚書局,1977年3月,25開,437頁;
    香港,Heinemann Asia,1977年,32開,444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9年9月,25開,459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79年11月,32開,410頁;
    司徒加特,Deutsche Verlags-Anstalt,1982年,新25開,510頁;
    臺南,船塢書坊,1986年1月,25開,407頁;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年6月,32開,292頁;
    臺北,輔新書局,1989年7月,25開,399頁;
    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新25開,415頁;
    臺南,大夏出版社,1990年12月,25開,411頁;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1年6月,25開,371頁;
    臺南,大孚書局,1991年7月,25開,470頁;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2年4月,32開,393頁;
    臺南,文國書局,1994年6月,25開,365頁;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10月,14x20.2公分,430頁;
    紐約,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1998年,25開,462頁;
    北京,華藝出版社,2001年6月,32開,401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25開,310頁
  8. 生活の發見:東京,創元社,1938年7月,32開,380頁
  9. 續生活の發見:東京,創元社,1938年10月,32開,370頁
  10. The Wisdom of Confucius:紐約,Random House,1938年,48開,290頁;
    東京,育生社,1939年4月,32開,442頁;
    紐約,Ramdom House,1943年,32開,265頁;
    法蘭克福,Fischer Bücherei,1957年3月,40開,204頁;
    倫敦,Michael Joseph,1958年,25開,237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82年4月,32開,240頁;
    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25開,661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25開,172頁;
    亞爾,Editions Philippe Picquier,2006年,新25開,278頁;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年12月,14x20.5公分,251頁
  11. 有閑隨筆:東京,偕成社,1939年,12x18.7公分,309頁
  12. With Love and Irony:紐約,John Day Company,1940年,25開,291頁;
    上海,人間出版社,1941年2月,32開,240頁;
    上海,文友出版社,1941年2月;
    倫敦、多倫多,William Heinemann,1941年6月,25開,251頁;
    上海,朔風書店,1941年9月,32開,176頁;
    上海,國華編譯社,1941年,32開,232頁;
    上海,明日出版社,1942年5月,12.5x17.5公分,218頁;
    桂林,民光書局,1944年2月,32開,125頁;
    香港,勵志社,1954年3月,32開,169頁;
    臺北,志文出版社,1966年9月,32開,229頁;
    臺南,慈暉出版社,1974年,32開,242頁;
    臺北,信江出版社,1976年4月,32開,207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76年11月,32開,208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32開,208頁;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32開,202頁;
    廣州,廣州出版社,1997年7月,25開,245頁;
    北京,群言出版社,2011年2月,25開,230頁
  13. 行素集:香港,光華出版社,1941年1月,32開,160頁
  14. 披荊集:香港,光華出版社,1941年1月,32開,111頁;
    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1954年3月,32開,113頁;
    臺北,文友書店,1959年6月,32開,113頁;
    臺北,南京出版公司,1978年6月,32開,129頁
  15. 支那の橫顏:東京,大東出版社,1941年5月,32開,247頁
  16. 語堂佳作選:上海,國風書店,1941年5月,32開,135頁
  17. 孔子之學(第一集):上海,一流書店,1941年8月,12.4x17.2公分,132頁
  18. 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紐約,Random House,1942年,18開,1104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68年6月,新25開,1104頁
  19. 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紐約,John Day Company,1943年7月,新25開,216頁;
    重慶,商務印書館,1945年1月,32開,217頁;
    東京,東亞研究所,1945年2月,25開,206頁;
    紐約,Blue Ribbon Books,1945年,新25開,216頁;
    倫敦,Dorothy Crisp,1945年,32開,234頁;
    義大利,Arnoldo Mondadori Editore,1949年,11.5x19.4公分,259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61年11月,42開,238頁;
    新竹,重光書店,1966年4月,32開,204頁;
    臺中,義士出版社,1975年4月,25開,176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1月,32開,239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82年2月,32開,239頁;
    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年5月,32開,239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25開,215頁
  20. The Wisdom of China:倫敦,Michael Joseph,1944年,15x23公分,516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Biblioteca Nueva,1959年,32開,519頁;
    倫敦,Four Square,1963年,40開,590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18開,358頁
  21. The Wisdom of India:倫敦,Michael Joseph,1944年,15x23公分,527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Biblioteca Nueva,1959年,32開,558頁;
    倫敦,Four Square,1964年,40開,557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18開,525頁
  22. The Vigil of A Nation:紐約,John Day Company,1944年,新25開,262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45年,25開,415頁;
    倫敦,William Heinemann,1946年,32開,324頁
  23. The Wisdom of Laotse:紐約,Random House,1948年,40開,326頁;
    法蘭克福、漢堡,Fischer Bücherei,1955年6月,40開,215頁;
    倫敦,Michael Joseph,1958年,25開,303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82年1月,32開,363頁;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8年12月,32開,227頁;
    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1月,25開,581、291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25開,218頁;
    北京,群言出版社,2009年7月,18開,248頁;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年12月,新25開,310頁
  24. On the Wisdom of America:紐約,John Day Company,1950年,25開,462頁;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17x24.7公分,408頁
  25. 新版生活の発見:東京,創元社,1957年3月,32開,283頁;
    東京,講談社,1979年11月,10.5x15公分,275、307頁
  26. The Chinese Way of Life:克里夫蘭、紐約,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59年,18開,127頁;
    墨西哥,Joaquín Mortiz,1964年,12x19.2公分,118頁;
    米蘭,Bompiani,1964年,12x20.5公分,134頁;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25開,141頁
  27. From Pagan to Christian:克里夫蘭、紐約,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59年,25開,251頁;
    紐約,Avon Book Division,1959年,42開,224頁;
    倫敦、墨爾本、多倫多,William Heinemann,1960年,32開,251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60年,14x20.7公分,249頁;
    巴黎,Éditions Denoël,1961年,14x20.5公分,303頁;
    司徒加特,Deutsche Verlags-Anstalt,1961年,12x20公分,277頁;
    臺北,道聲出版社,1976年8月,32開,252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9年11月,32開,224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82年,32開,227頁;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25開,263頁;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4月,32開,238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25開,171頁
  28. Imperial Peking:Seven Centuries of China:紐約,Crown Publishers,1961年,20x27公分,227頁;
    倫敦,Elek Books Limited,1961年,20x27公分,227頁;
    哥本哈根,G.E.C Gads Forlag,1962年,20x27公分,155頁;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25開,352頁;
    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年11月,25開,236頁
  29. The Pleasures of a Nonconformist:克里夫蘭、紐約,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62年,25開,315頁;
    倫敦,William Heinemann,1962年,13.5x21.5公分,315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63年,25開,294頁
  30. 無所不談:臺北,文星書店,1966年2月,40開,186頁
  31. 我的話:臺北,志文出版社,1966年4月,32開,233頁
  32. 無所不談二集:臺北,文星書店,1967年4月,40開,252頁
  33. 生活의發見:漢城,文藝出版社,1968年3月,32開,281頁
  34. 無所不談合集: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4年10月,32開,809頁
  35. 啼笑皆非: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9月,32開,205頁
  36. 語堂文集:臺北,開明書店,1978年12月,32開,1264頁
  37. 翦拂集 大荒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4月,32開,405頁
  38. 語堂幽默文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10月,25開,2冊
  39. 語堂文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10月,25開,2冊
  40. 無所不談: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08年8月,18開,245頁
  41. 無所不談合集:香港,天地圖書,2012年2月,25開,557頁
  42. 小評論:林語堂雙語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9月,17x24公分,441頁
  1. Moment in Peking:紐約,John Day Company,1939年11月,18開,815頁;
    上海,別發洋行(Kelly & Walsh, Ltd.),1939年11月,18開,815頁;
    東京,四季書房,1940年3、(未知)、9月,32開,(未知)、(未知)、360頁;
    上海,春秋社,1940年10月(中)、1941年(下),32開,996頁;
    紐約,Sun Dial Press,1942年,32開,815頁;
    斯德哥爾摩,Bonniers,1944年,25開,682頁;
    香港,文元書店,1946年1月,12x17.3公分,347、243、312頁;
    上海,光明書局,1946年1月,32開,981頁;
    香港,文達出版社,1949年,32開,347、243、312頁;
    東京,ジープ社,1950年9月,32開,432、606頁;
    東京,河出書房,1951年11~12月,10.3x14.7公分,227、239、258、258、238、192頁;
    巴黎,Club Bibliophile de France,1960年,14x20公分,210、247、285、328頁;
    臺南,大東書局,1966年,32開,448頁;
    東京,芙蓉書房,1972年10月,32開,365、341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5年12月,25開,815頁;
    臺北,文光圖書公司,1976年9月,32開,347、423、312頁;
    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5月,32開,1106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77年3月,32開,1119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80年1月,32開,1119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8月,32開,1119頁;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7年2月,25開,868頁;
    臺北,殿堂出版社,1988年5月,25開,755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32開,945頁;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12月,25開,798頁;
    東京,白帝社,1993年10月,25開,896頁;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2月,25開,937頁;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25開,862頁;
    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25開,395、408頁;
    臺北,雷鼓出版社,(出版年不詳),25開,618頁
  2. 瞬息京華:上海,世界文化出版社,1940年8月,32開,156頁;
    上海,苦幹出版社,1948年4月,32開,156頁;
    臺北,華貿出版社,1976年9月,32開,209頁
  3. A Leaf in the Storm : A Novel of War-Swept China:紐約,John Day Company,1941年,25開,368頁;
    倫敦、多倫多,William Heinemann,1942年,32開,360頁;
    斯德哥爾摩,Bonniers,1943年,25開,386頁;
    東京,三笠書房,1951年11月,32開,327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5年12月,25開,368頁;
    臺北,遠景出版社,1976年12月,32開,441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8月,32開,424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81年1月,32開,424頁;
    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年5月,32開,424頁;
    西安,華岳文藝出版社,1989年2月,32開,427頁;
    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新25開,441頁;
    印度,D. C. Books,1989年9月,新25開,446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32開,424頁;
    廣州,花城出版社,1991年8月,32開,467頁;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32開,427頁;
    東京,白帝社,1995年10月,25開,396頁;
    新北,水星文化出版社,2014年5月,25開,268頁
  4. 風聲鶴唳:上海,林氏出版社,1947年2月,32開,194頁
  5. Chinatown Family:紐約,John Day Company,1948年,新25開,307頁;
    慕尼黑,Verlag Herrnberger,1948年,12x20.5公分,366頁;
    倫敦、墨爾本、多倫多,William Heinemann,1949年,32開,277頁;
    法蘭克福,Büchergilde Gutenberg,1952年,新25開,391頁;
    慕尼黑,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Gmb H& Co.,1967年6月,40開,258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5年,25開,307頁;
    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76年9月,32開,307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77年12月,32開,315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8月,32開,315頁;
    法蘭克福,Fisher Taschenbuch Verlag,1983年5月,11.5x18公分,264頁;
    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年5月,32開,315頁;
    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年8月;
    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新25開,307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32開,315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25開,328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18開,269頁
  6. Widow, Nun and Courtesan: Three Novelettes from the Chinese:紐約,John Day Company,1951年,新25開,266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9年11月,新25開,266頁
  7. 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紐約,John Day Company,1952年,11.5x18.5公分,299頁;
    倫敦,William Heinemann,1953年;
    紐約,Pocket Library,1954年,42開,299頁;
    司徒加特,Deutsche Verlags-Anstalt,1954年,32開,341頁;
    海牙,Uitgave Succes,1960年,42開,256頁;
    臺北,新中出版社,1961年6月,32開,334頁;
    臺北,天祥出版社,1966年12月,32開,319頁;
    臺北,琥珀出版社,1968年,32開,319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76年7月,32開,334頁;
    臺北,名家出版社,1982年1月,25開,203頁;
    東京,現代出版,1985年7月,333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32開,334頁;
    長沙,岳麓書社,1989年11月,25開,271頁;
    吉隆坡,Dewan Bahasa dan Pustaka,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1990年,11.2x18.4公分,404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25開,308頁;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25開,246頁
  8. Fortæ llinger fra det gamle Kina:哥本哈根,H. Hirschsprungs Forlag,1953年,25開,239頁
  9. The Vermilion Gate:紐約,John Day Company,1953年,13.5x20公分,439頁;
    斯德哥爾摩,Bonniers,1954年,25開,359頁;
    東京,新潮社,1954年9月,32開,233、216頁;
    法蘭克福,G.B. Fischer,1954年,25開,498頁;
    哥本哈根,H. Hirschsprunga Forlag,1954年,25開,452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Hermes,1954年,32開,522頁;
    東京,芙蓉書房,1973年8月,32開,327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5年7月,25開,439頁;
    臺北,遠景出版社,1976年9月,32開,418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1月,32開,454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81年2月,32開,454頁;
    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年5月,32開,454頁;
    西安,華岳文藝出版社,1989年1月,32開,440頁;
    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新25開,418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32開,454頁;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12月,25開,410頁;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32開,440頁;
    東京,白帝社,1999年6月,25開,395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25開,381頁
  10. Looking Beyond:紐澤西,Prentice-Hall,1955年,18開,387頁;
    倫敦、墨爾本、多倫多,William Heinemann,1955年,32開,351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Hermes,1955年,32開,451頁;
    哥本哈根,H. Hirschsprungs Forlag,1955年,25開,382頁;
    米蘭,Bompiani,1957年,12x20.5公分,388頁;
    臺北,遠景出版社,1975年10月,32開,394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5年12月,25開,387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1月,32開,417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80年12月,32開,417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32開,417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25開,366頁;
    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25開,404頁
  11. The Red Peony:克里夫蘭,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61年,25開,407頁;
    斯德哥爾摩,Natur Och Kultur,1962年,14.7x22.3公分,378頁;
    倫敦、墨爾本、多倫多,William Heinemann,1962年,32開,400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62年,32開,443頁;
    紐約,Dell Publishing,1963年3月,42開,399頁;
    斯塔萬格,Stabenfeldt Forlag,1963年,25開,246頁;
    蘇黎世,Diana Verlag,1964年,12.5x20公分,352頁;
    米蘭,Bompiani,1964年,12.5x20公分,442頁;
    巴斯,Lythway Press,1974年,32開,400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5年12月,25開,400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77年12月,32開,524頁;
    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78年9月,32開,443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8月,32開,524頁;
    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年3月,32開,524頁;
    赫爾辛基,Gummerus,1986年,32開,456頁;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年4月,32開,473頁;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5月,32開,424頁;
    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新25開,443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32開,524頁;
    北京,華齡出版社,1995年4月,25開,377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25開,392頁
  12. Juniper Loa:克里夫蘭,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63年,新25開,251頁;
    紐約,Dell Publishing Company,1964年12月,42開,190頁;
    斯德哥爾摩,Natur Och Kultur,1964年,13.5x22.2公分,222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64年,32開,246頁;
    米蘭,Bompiani,1965年,25開,254頁;
    哥本哈根,Det Andet Forlag,1965年,11x18公分,192頁;
    倫敦,Mayflower-Dell Paperback,1966年4月,11.2x18公分,190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5年12月,新25開,251頁;
    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76年5月,32開,254頁;
    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年5月,32開,250頁;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8年7月,32開,203頁;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7月,32開,203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32開,250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25開,224頁
  13. The Flight of the Innocents:紐約,G.P. Putnam's Sons,1964年,25開,320頁;
    香港,Dragonfly Books,1965年6月,12.6x17.6公分,296頁;
    臺北,中央通訊社,1965年9月,32開,334頁;
    紐約,Dell Publishing Company,1965年10月,40開,222頁;
    倫敦,Heinemann,1965年,32開,248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65年,12x17.7公分,314頁;
    哥本哈根,Danske Bogsamleres Klub,1965年,13x20.5公分,282頁;
    阿姆斯特丹,A. J. G. Strengholt,1967年,25開,253頁;
    倫敦,Mayflower Paperback,1968年,11x17.6公分,220頁;
    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4年10月,32開,324頁;
    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0年3月,32開,296頁;
    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年5月,32開,341頁;
    臺北,開朗出版社,1985年1月,32開,341頁
  1. 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紐約,John Day Company,1947年,新25開,427頁;
    倫敦、墨爾本、多倫多,William Heinemann,1948年;
    臺北,鍾山書局,1969年,25開,427頁;
    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5月,32開,359頁;
    東京,明德出版社,1978年3月,32開,524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79年4月,32開,334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9年8月,新25開,427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1月,32開,417頁;
    東京,講談社,1986年12月、1987年1月,50開,356、352頁;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8年12月,25開,353頁;
    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新25開,425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32開,417頁;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年6月,25開,281頁;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6月,25開,281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25開,326頁;
    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25開,408頁;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18開,337頁
  2. Lady Wu—— A True Story:倫敦、墨爾本、多倫多,William Heinemann,1957年,32開,245頁;
    布宜諾斯艾利斯,Editorial Sudamericana,1957年,14.5x22公分,244頁;
    斯德哥爾摩,Bonniers,1958年,25開,236頁;
    東京,みすず書房,1959年3月,32開,247頁;
    慕尼黑,Verlegt Bei Kindler,1959年,11x19公分,393頁;
    米蘭,Bompiani,1963年,12x20.5公分,163頁;
    紐約,G.P. Putnam's Sons,1965年,255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76年5月,32開,204頁;
    臺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3月,32開,213頁;
    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9年11月,32開,233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8月,32開,204頁;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9月,32開,189頁;
    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10月,32開,226頁;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年6月,32開,172頁;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25開,205頁;
    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開,235頁;
    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年4月,18開,304頁;
    北京,群言出版社,2009年4月,16開,234頁;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年1月,25開,232頁;
    海牙,Zuid Hollandsche Uitgevers Maatschappij,出版年不詳,16.2x24.5公分,226頁
  3. Memoirs of an Octogenarian: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5年12月,25開,93頁;
    臺南,德華出版社,1979年11月,32開,143頁;
    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0年6月,32開,135頁;
    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8月,32開,143頁;
    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新25開,135頁;
    北京,寶文堂書店,1990年11月,32開,183頁
  1. 林語堂思想與生活(一得編):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55年2月,309頁
  2. 林語堂思想與生活(一得編):臺北,蘭溪圖書出版社,1977年5月,309頁
  3. 從林語堂頭髮說起(李霜青編):臺北,哲志出版社,1969年7月,179頁
  4. 學人論戰文集(李霜青編):臺北,哲志出版社,1970年10月,165頁
  5. MemoirsofanOctogenarian(LinYutang):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5年12
    月,93頁
  6. 八十自敘(林語堂;張振玉譯):臺南,德華出版社,1979年11月,143頁
  7. 八十自敘(林語堂;宋碧雲譯):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0年6月,135頁
  8. 八十自敘(林語堂;張振玉譯):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8月,143頁
  9. 八十自敘: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135頁
  10. 八十自敘:北京,寶文堂書店,1990年11月,183頁
  11. 林語堂與蘇東坡(蔡炳焜):臺北,照明出版社,1980年3月,70頁
  12. 林語堂論(萬平近):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243頁
  13. 林語堂傳(林太乙):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年11月,374頁
  14. 林語堂傳(林太乙):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2月,374頁
  15. 林語堂在大陸(施建偉):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1年8月,370頁
  16. 林語堂自傳(劉志學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378頁
  17. 林語堂在海外(施建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342頁
  18. 論語時期的林語堂研究(張世珍):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4月,190
  19. 林語堂──憂國憂民的幽默大師(梁建民、沈栖):臺北,海風出版社,1994
    年2月,328頁
  20. 林語堂評傳(劉炎生):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年2月,261頁
  21. 幽默大師──林語堂傳(施建偉):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5月,326頁
  22. 林語堂──走向世界的幽默大師(施建偉):臺北,武陵出版公司,1994年9
    月,368頁
  23. 林語堂百年誕辰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聯合報、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臺北市立圖書館協辦;聯合文學承辦):臺北,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國際會議廳,1994年10月,8─10日,222頁
  24. 回顧林語堂:林語堂先生百年紀念文集(正中書局主編):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10月,281頁
  25. 林語堂,廖翠鳳(施建偉):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年1月,236頁
  26. 林語堂自傳(林語堂;郭濟訪編):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9月,369頁
  27. 林語堂評傳(萬平近):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年2月,527頁
  28. 林語堂研究論集(施建偉):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221頁
  29. 幽默大師──名人筆下的林語堂,林語堂筆下的名人(施建偉編):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11月,459頁
  30. 林語堂的文化情懷(王兆勝):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268頁
  31. 文化使者──林語堂(舒云):香港,中華書局公司,1999年11月,134頁
  32. 林語堂先生書目資料彙編(郭碧娥,楊美雪編):臺北,臺北市立圖書館,2000年4月,59頁
  33. 林語堂的生活與藝術研討會論文集(龔鵬程,陳信元主編):臺北,臺北市文化局,2000年12月,315頁
  34. 生活的藝術家──林語堂(王兆勝):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4月,166頁
  35. 林語堂(李勇):臺北,國家出版社,2002年6月,414頁
  36. 林語堂評說七十年(子通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1月,455頁
  37. 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我看林語堂(陳湧編著):臺北雅書堂文化公司,2003年4月,3,20頁
  38. 魯迅與林語堂(董大中):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387頁
  39. 林語堂的文化選擇(王兆勝):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4年11月,272
  40. 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王兆勝):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1月,222頁
  41. 閒情悠悠──林語堂的心靈世界(林明昌主編):臺北,林語堂故居,2005年8月,272頁
  42. 跨文化的中國敘事──以賽珍珠、林語堂、湯亭亭為中心的討論(高鴻):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8月,204頁
  43. 林語堂──文化轉型的人格符號(施萍):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255頁
  44. 林語堂的才情人生(陳亞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年4月,342頁
  45. 跨越與前進:從林語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相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語堂故居編):臺北,林語堂故居,2007年5月,270頁
  46. 林語堂與中國文化(王兆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2月,374頁
  47. 「語堂世界‧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陳煜斕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1月,330頁
  48. 林語堂:生平小傳(蔡佳芳主編):臺北,東吳大學,華藝學術出版社,2014年8月,83頁
  49. 近鄉情悅:幽默大師林語堂的臺灣歲月(洪俊彥):臺北,蔚藍文化出版公司,2015年4月,348頁
  50. 愛國作家林語堂──林語堂政治態度轉變之研究(1895─1945年)(蔡元唯):臺北,元華文創公司,2018年8月,256頁
  1. 宮以斯帖,〈林語堂《京華煙雲》(張譯本)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陳光憲教授指導,1992年6月,172頁
  2. 胡馨丹,〈林語堂長篇小說研究〉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李田意教授指導,1993年6月,207頁
  3. 石梅,〈林語堂散文論〉
    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王國綬教授指導,2000年5月,37頁
  4. 吳孟真,〈伊莎貝爾‧阿德言《精靈之屋》與林語堂《京華煙雲》之比較(Comparison bewteen The House of the Spiritus of Isabel Allende 
    and Moment in Peking of Lin Yutang)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論文,康華倫(Dr.Valentino Casttellazi)教授指導,2000年12月,139頁
  5. 杜兆珍,〈林語堂與基督教〉
    山東大學,碩士論文,高旭東教授指導,2001年4月,48頁
  6. 陳茜,〈跨文化人林語堂〉
    外交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所,碩士論文,夏力力教授指導,2001年,62頁
  7. 劉志賓,〈林語堂翻譯理論及實踐研究〉
    四川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龔登墉教授指導,2001年,52頁
  8. 王巖峰,〈林語堂散文文體的選擇與創造〉
    青島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姜啟教授指導,2002年4月,42頁
  9. 王海峻,〈林語堂的翻譯理論與實踐〉
    山東大學,碩士論文,王治奎教授指導,2002年5月,110頁
  10. 付麗,〈魯迅、林語堂翻譯思想對比研究〉
    華中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李亞丹教授指導,2002年5月,67頁
  11. 趙莉,〈林語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闡釋與譯介〉
    中國礦業大學,碩士論文,伍鋒教授指導,2002年5月,45頁
  12. 蔡之國,〈論林語堂小說的文化意蘊〉揚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徐德明教授指導,2002年5月,41頁
  13. 李琳論,〈林語堂的「閒適」話語──林語堂小品文理論透視〉
    河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張俊才教授指導,2002年,41頁
  14. 羅淑蘭,〈淺析林語堂的翻譯理論及其在《浮生六記》翻譯中的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周國強教授指導,2003年1月,68頁
  15. 楊位儉,〈歷史喧囂中的文化突圍──論中西文化對話中林語堂的文化策略及意義〉
    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張清華教授指導,2003年4月,39頁
  16. 張蕓,〈林語堂宗教文化思想論〉
    內蒙古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陶長坤教授指導,2003年5月,43頁
  17. 楊仲,〈儒道互補,中西融合──林語堂的文化觀及其在《京華煙雲》中的體現〉
    安徽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王文彬教授指導,2003年5月,29頁
  18. 賴勤芳,〈林語堂「生活藝術論」研究〉
    浙江師範大學文藝學所,碩士論文,杜衛教授指導,2003年5月,35頁
  19. 包穎,〈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著現代文章──論林語堂的文化觀及其現代性〉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許祖華教授指導,2003年6月,38頁
  20. 穆瑩,〈幽默──生命的支點──魯迅、老舍、林語堂的幽默觀和幽默藝術〉
    遼寧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王衛平教授指導,2003年6月,30頁
  21. 陳美靜,〈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風格評析〉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奭學教授指導,2003年7月,74頁
  22. 李春燕,〈論30年代林語堂的文藝思想〉
    西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劉應爭教授指導,2003年,47頁
  23. 陳家洋,〈走向文化烏托邦──論林語堂後期的文化選擇〉
    蘇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曹惠民教授指導,2003年,48頁
  24. 仇燕燕,〈論林語堂的人文主義思想〉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專門史所,碩士論文,李慶本教授指導,2003年,40頁
  25. 邱華苓,〈林語堂《論語》時期幽默文學研究〉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莊雅州教授指導,2003年,175頁
  26. 林秀珍,〈《京華煙雲》思想與婚戀觀〉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4年1月,196頁
  27. 李燦,〈林語堂美學思想探微〉
    湖南師範大學文藝學所,碩士論文,顏翔林教授指導,2004年4月,55頁
  28. 施萍,〈林語堂──文化轉型的人格符號〉
    華東師範大學文藝學所,博士論文,夏中義教授指導,2004年4月,173頁
  29. 高鴻,〈跨文化的中國敘事──以賽珍珠、林語堂、湯亭亭為中心的討論〉
    福建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博士論文,劉登翰教授指導,2004年4月,144頁
  30. 高競艷,〈「家」之戀──論林語堂家族小說的獨異景觀〉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吳建波教授指導,2004年5月,44頁
  31. 蔣利春,〈跨文化視野中的中國世界──《京華煙雲》與《大地三部曲》中的「中國形象」比較〉
    西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陳本益,向天淵教授指導,2004年5月,34頁
  32. 陳麗娟,〈林語堂《京華煙雲》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席涵靜教授指導,2004年6月,146頁
  33. 周伊慧,〈表現主義文論與林語堂的文學觀〉
    湖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譚桂林教授指導,2004年8月,30頁
  34. 郭瑞娟,〈林語堂及其翻譯藝術〉
    鄭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劉云波教授指導,2004年,55頁
  35. 姚瑤,〈從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看林語堂《浮生六記》英譯本中意識文化信息的傳譯〉
    蘇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杜爭鳴,丁萬江教授指導,2004年,59頁
  36. 黃于真,〈林語堂閒適思想之研究──以《生活藝術》為依據〉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4年,243頁
  37. 劉清濤,〈宇宙文章,半里乾坤──論林語堂的中庸〉
    延邊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溫兆海教授指導,2004年,43頁
  38. 董燕,〈林語堂文化追求的審美現代性傾向〉
    山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博士論文,孔范今教授指導,2005年4月,147頁
  39. 李立平,〈林語堂的文化身分與文化認同〉
    華僑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陳旋波教授指導,2005年5月,47頁
  40. 邱志武,〈林語堂六部英文小說傳播的中國形象〉
    瀋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馬力教授指導,2005年5月,37頁
  41. 富冬梅,〈林語堂文學思想的當下意義〉
    東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孫中田教授指導,2005年5月,32頁
  42. 王麗,〈從「目的論」看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梅德明教授指導,2005年,71頁
  43. 張和壁,〈夏目漱石與林語堂之對照研究──「諷刺幽默文學」與「性靈幽默文學」〉
    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蔡華山教授指導,2005年,188頁
  44. 王平,〈林語堂譯作研究──從其譯作選擇及其漢英詞典中詞條翻譯的角度〉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所,碩士論文,王友貴教授指導,2005年72頁
  45. 黃怡靜,〈林語堂中文散文研究〉
    佛光人文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龔鵬程、潘美月教授指導,2005年153頁
  46. 蔡元唯,〈林語堂研究──從政府的批判者到幽默的獨立作家(1923─1936)〉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碩士論文,王剛領教授指導,2005年,106頁
  47. 承佳特,〈論林語堂作品中的幽默風格〉
    上海交通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所,碩士論文,張耀輝教授指導,2006年,43頁
  48. 盛卓立,〈目的性行為──林語堂漢英翻譯研究〉
    浙江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顧建新教授指導,2006年,75頁
  49. 黃春梅,〈林語堂:辨證主義翻譯理論家和實踐家〉
    廈門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胡兆雲教授指導,2006年,98頁
  50. 劉麗蕓,〈《論語》、《人間世》、《宇宙風》與林語堂性靈文學觀的建構〉
    廈門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李曉紅教授指導,2006年,49頁
  51. 俞王毛,〈傳承與建構──《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的特徵與其影響〉
    廈門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李曉紅教授指導,2006年,47頁
  52. 李正仁,〈林語堂生活藝術論美學思想芻論〉
    首都師範大學文藝學所,碩士論文,王德勝教授指導,2006年,37頁
  53. 吳晏芝,〈《京華煙雲》之女性刻畫〉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7年6月,124頁
  54. 李麗英,〈林語堂論語時期小品文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蔡芳定教授指導,2007年,176頁
  55. 黃嘉玲,〈煙雲如夢──論《京華煙雲》對《紅樓夢》的接受〉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8年5月,148頁
  56. 周怡伶,〈林語堂小說研究〉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蔡振念教授指導,2008年6月,410頁
  57. 凃文玲,〈林語堂前期散文研究〉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張堂錡教授指導,2008年7月,148頁
  58. 吳榆容,〈林語堂《紅牡丹》研究〉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8年,166頁
  59. 楊雅如,〈林語堂文學中的精神世界〉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殷善培教授指導,2009年,191頁
  60. 陳怡秀〈靈性與性靈:林語堂思想在生命教育上的蘊意〉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鈕則誠教授指導,2009年,88頁
  61. 洪俊彥,〈近鄉與近情──論林語堂在臺灣的啟蒙之道〉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康來新教授指導,2011年6月,152頁
  62. 邱華苓,〈林語堂散文研究〉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金榮華、劉兆祐教授指導,2012年6月,320頁
  63. 陳麗蓉,〈林語堂《京華煙雲》女性人物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馮永敏教授指導,2012年7月,131頁
  64. 蕭雁鎂,〈林語堂的歷史人物傳記文學研究〉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鄭明娳教授指導,2012年,91頁
  65. 黃盈毓,〈場域與情境的互涉──林語堂《朱門》空間思維析論〉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林淑貞教授指導,2012年,174頁
  66. 徐美雯,〈林語堂筆下的孔子〉
    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劉又銘教授指導,2013年,123頁
  67. 徐采薇,〈林語堂之女性觀研究〉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鄭明娳教授指導,2014年,169頁
  68. 賴嬿竹,〈林語堂《紅牡丹》的敘事美學〉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王年双教授指導,2014年,177頁
  69. 蔡元唯,〈林語堂政治態度研究(1895─1945年)〉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論文,王綱領教授指導,2015年6月,223頁
  70. 王淑錦,〈林語堂《紅牡丹》的女性敘寫〉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徐麗霞教授指導,2015年6月,168頁
  1. 周重林、李明,〈林語堂與蘇東坡的茶緣〉,《中國時報》,2017年12月13日,C4版
  1. 林語堂思想與生活(一得編):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55年2月,309頁
  2. 林語堂思想與生活(一得編):臺北,蘭溪圖書出版社,1977年5月,309頁
  3. 從林語堂頭髮說起(李霜青編):臺北,哲志出版社,1969年7月,179頁
  4. 學人論戰文集(李霜青編):臺北,哲志出版社,1970年10月,165頁
  5. MemoirsofanOctogenarian(LinYutang):臺北,美亞書版公司,1975年12
    月,93頁
  6. 八十自敘(林語堂;張振玉譯):臺南,德華出版社,1979年11月,143頁
  7. 八十自敘(林語堂;宋碧雲譯):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0年6月,135頁
  8. 八十自敘(林語堂;張振玉譯):臺北,喜美出版社,1980年8月,143頁
  9. 八十自敘: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8月,135頁
  10. 八十自敘:北京,寶文堂書店,1990年11月,183頁
  11. 林語堂與蘇東坡(蔡炳焜):臺北,照明出版社,1980年3月,70頁
  12. 林語堂論(萬平近):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243頁
  13. 林語堂傳(林太乙):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年11月,374頁
  14. 林語堂傳(林太乙):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2月,374頁
  15. 林語堂在大陸(施建偉):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1年8月,370頁
  16. 林語堂自傳(劉志學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378頁
  17. 林語堂在海外(施建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342頁
  18. 論語時期的林語堂研究(張世珍):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4月,190
  19. 林語堂──憂國憂民的幽默大師(梁建民、沈栖):臺北,海風出版社,1994
    年2月,328頁
  20. 林語堂評傳(劉炎生):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年2月,261頁
  21. 幽默大師──林語堂傳(施建偉):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5月,326頁
  22. 林語堂──走向世界的幽默大師(施建偉):臺北,武陵出版公司,1994年9
    月,368頁
  23. 林語堂百年誕辰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聯合報、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臺北市立圖書館協辦;聯合文學承辦):臺北,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國際會議廳,1994年10月,8─10日,222頁
  24. 回顧林語堂:林語堂先生百年紀念文集(正中書局主編):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10月,281頁
  25. 林語堂,廖翠鳳(施建偉):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年1月,236頁
  26. 林語堂自傳(林語堂;郭濟訪編):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9月,369頁
  27. 林語堂評傳(萬平近):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年2月,527頁
  28. 林語堂研究論集(施建偉):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221頁
  29. 幽默大師──名人筆下的林語堂,林語堂筆下的名人(施建偉編):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11月,459頁
  30. 林語堂的文化情懷(王兆勝):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268頁
  31. 文化使者──林語堂(舒云):香港,中華書局公司,1999年11月,134頁
  32. 林語堂先生書目資料彙編(郭碧娥,楊美雪編):臺北,臺北市立圖書館,2000年4月,59頁
  33. 林語堂的生活與藝術研討會論文集(龔鵬程,陳信元主編):臺北,臺北市文化局,2000年12月,315頁
  34. 生活的藝術家──林語堂(王兆勝):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4月,166頁
  35. 林語堂(李勇):臺北,國家出版社,2002年6月,414頁
  36. 林語堂評說七十年(子通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1月,455頁
  37. 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我看林語堂(陳湧編著):臺北雅書堂文化公司,2003年4月,3,20頁
  38. 魯迅與林語堂(董大中):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387頁
  39. 林語堂的文化選擇(王兆勝):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4年11月,272
  40. 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王兆勝):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1月,222頁
  41. 閒情悠悠──林語堂的心靈世界(林明昌主編):臺北,林語堂故居,2005年8月,272頁
  42. 跨文化的中國敘事──以賽珍珠、林語堂、湯亭亭為中心的討論(高鴻):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8月,204頁
  43. 林語堂──文化轉型的人格符號(施萍):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255頁
  44. 林語堂的才情人生(陳亞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年4月,342頁
  45. 跨越與前進:從林語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相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林語堂故居編):臺北,林語堂故居,2007年5月,270頁
  46. 林語堂與中國文化(王兆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2月,374頁
  47. 「語堂世界‧世界語堂」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陳煜斕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1月,330頁
  48. 林語堂:生平小傳(蔡佳芳主編):臺北,東吳大學,華藝學術出版社,2014年8月,83頁
  49. 近鄉情悅:幽默大師林語堂的臺灣歲月(洪俊彥):臺北,蔚藍文化出版公司,2015年4月,348頁
  50. 愛國作家林語堂──林語堂政治態度轉變之研究(1895─1945年)(蔡元唯):臺北,元華文創公司,2018年8月,256頁
  1. 宮以斯帖,〈林語堂《京華煙雲》(張譯本)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陳光憲教授指導,1992年6月,172頁
  2. 胡馨丹,〈林語堂長篇小說研究〉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李田意教授指導,1993年6月,207頁
  3. 石梅,〈林語堂散文論〉
    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王國綬教授指導,2000年5月,37頁
  4. 吳孟真,〈伊莎貝爾‧阿德言《精靈之屋》與林語堂《京華煙雲》之比較(Comparison bewteen The House of the Spiritus of Isabel Allende 
    and Moment in Peking of Lin Yutang)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論文,康華倫(Dr.Valentino Casttellazi)教授指導,2000年12月,139頁
  5. 杜兆珍,〈林語堂與基督教〉
    山東大學,碩士論文,高旭東教授指導,2001年4月,48頁
  6. 陳茜,〈跨文化人林語堂〉
    外交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所,碩士論文,夏力力教授指導,2001年,62頁
  7. 劉志賓,〈林語堂翻譯理論及實踐研究〉
    四川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龔登墉教授指導,2001年,52頁
  8. 王巖峰,〈林語堂散文文體的選擇與創造〉
    青島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姜啟教授指導,2002年4月,42頁
  9. 王海峻,〈林語堂的翻譯理論與實踐〉
    山東大學,碩士論文,王治奎教授指導,2002年5月,110頁
  10. 付麗,〈魯迅、林語堂翻譯思想對比研究〉
    華中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李亞丹教授指導,2002年5月,67頁
  11. 趙莉,〈林語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闡釋與譯介〉
    中國礦業大學,碩士論文,伍鋒教授指導,2002年5月,45頁
  12. 蔡之國,〈論林語堂小說的文化意蘊〉揚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
    徐德明教授指導,2002年5月,41頁
  13. 李琳論,〈林語堂的「閒適」話語──林語堂小品文理論透視〉
    河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張俊才教授指導,2002年,41頁
  14. 羅淑蘭,〈淺析林語堂的翻譯理論及其在《浮生六記》翻譯中的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周國強教授指導,2003年1月,68頁
  15. 楊位儉,〈歷史喧囂中的文化突圍──論中西文化對話中林語堂的文化策略及意義〉
    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張清華教授指導,2003年4月,39頁
  16. 張蕓,〈林語堂宗教文化思想論〉
    內蒙古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陶長坤教授指導,2003年5月,43頁
  17. 楊仲,〈儒道互補,中西融合──林語堂的文化觀及其在《京華煙雲》中的體現〉
    安徽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王文彬教授指導,2003年5月,29頁
  18. 賴勤芳,〈林語堂「生活藝術論」研究〉
    浙江師範大學文藝學所,碩士論文,杜衛教授指導,2003年5月,35頁
  19. 包穎,〈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著現代文章──論林語堂的文化觀及其現代性〉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許祖華教授指導,2003年6月,38頁
  20. 穆瑩,〈幽默──生命的支點──魯迅、老舍、林語堂的幽默觀和幽默藝術〉
    遼寧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王衛平教授指導,2003年6月,30頁
  21. 陳美靜,〈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風格評析〉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奭學教授指導,2003年7月,74頁
  22. 李春燕,〈論30年代林語堂的文藝思想〉
    西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劉應爭教授指導,2003年,47頁
  23. 陳家洋,〈走向文化烏托邦──論林語堂後期的文化選擇〉
    蘇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曹惠民教授指導,2003年,48頁
  24. 仇燕燕,〈論林語堂的人文主義思想〉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專門史所,碩士論文,李慶本教授指導,2003年,40頁
  25. 邱華苓,〈林語堂《論語》時期幽默文學研究〉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莊雅州教授指導,2003年,175頁
  26. 林秀珍,〈《京華煙雲》思想與婚戀觀〉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4年1月,196頁
  27. 李燦,〈林語堂美學思想探微〉
    湖南師範大學文藝學所,碩士論文,顏翔林教授指導,2004年4月,55頁
  28. 施萍,〈林語堂──文化轉型的人格符號〉
    華東師範大學文藝學所,博士論文,夏中義教授指導,2004年4月,173頁
  29. 高鴻,〈跨文化的中國敘事──以賽珍珠、林語堂、湯亭亭為中心的討論〉
    福建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博士論文,劉登翰教授指導,2004年4月,144頁
  30. 高競艷,〈「家」之戀──論林語堂家族小說的獨異景觀〉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吳建波教授指導,2004年5月,44頁
  31. 蔣利春,〈跨文化視野中的中國世界──《京華煙雲》與《大地三部曲》中的「中國形象」比較〉
    西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陳本益,向天淵教授指導,2004年5月,34頁
  32. 陳麗娟,〈林語堂《京華煙雲》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席涵靜教授指導,2004年6月,146頁
  33. 周伊慧,〈表現主義文論與林語堂的文學觀〉
    湖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譚桂林教授指導,2004年8月,30頁
  34. 郭瑞娟,〈林語堂及其翻譯藝術〉
    鄭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劉云波教授指導,2004年,55頁
  35. 姚瑤,〈從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看林語堂《浮生六記》英譯本中意識文化信息的傳譯〉
    蘇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杜爭鳴,丁萬江教授指導,2004年,59頁
  36. 黃于真,〈林語堂閒適思想之研究──以《生活藝術》為依據〉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4年,243頁
  37. 劉清濤,〈宇宙文章,半里乾坤──論林語堂的中庸〉
    延邊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溫兆海教授指導,2004年,43頁
  38. 董燕,〈林語堂文化追求的審美現代性傾向〉
    山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博士論文,孔范今教授指導,2005年4月,147頁
  39. 李立平,〈林語堂的文化身分與文化認同〉
    華僑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陳旋波教授指導,2005年5月,47頁
  40. 邱志武,〈林語堂六部英文小說傳播的中國形象〉
    瀋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馬力教授指導,2005年5月,37頁
  41. 富冬梅,〈林語堂文學思想的當下意義〉
    東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孫中田教授指導,2005年5月,32頁
  42. 王麗,〈從「目的論」看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梅德明教授指導,2005年,71頁
  43. 張和壁,〈夏目漱石與林語堂之對照研究──「諷刺幽默文學」與「性靈幽默文學」〉
    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蔡華山教授指導,2005年,188頁
  44. 王平,〈林語堂譯作研究──從其譯作選擇及其漢英詞典中詞條翻譯的角度〉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所,碩士論文,王友貴教授指導,2005年72頁
  45. 黃怡靜,〈林語堂中文散文研究〉
    佛光人文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龔鵬程、潘美月教授指導,2005年153頁
  46. 蔡元唯,〈林語堂研究──從政府的批判者到幽默的獨立作家(1923─1936)〉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碩士論文,王剛領教授指導,2005年,106頁
  47. 承佳特,〈論林語堂作品中的幽默風格〉
    上海交通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所,碩士論文,張耀輝教授指導,2006年,43頁
  48. 盛卓立,〈目的性行為──林語堂漢英翻譯研究〉
    浙江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顧建新教授指導,2006年,75頁
  49. 黃春梅,〈林語堂:辨證主義翻譯理論家和實踐家〉
    廈門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所,碩士論文,胡兆雲教授指導,2006年,98頁
  50. 劉麗蕓,〈《論語》、《人間世》、《宇宙風》與林語堂性靈文學觀的建構〉
    廈門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李曉紅教授指導,2006年,49頁
  51. 俞王毛,〈傳承與建構──《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的特徵與其影響〉
    廈門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所,碩士論文,李曉紅教授指導,2006年,47頁
  52. 李正仁,〈林語堂生活藝術論美學思想芻論〉
    首都師範大學文藝學所,碩士論文,王德勝教授指導,2006年,37頁
  53. 吳晏芝,〈《京華煙雲》之女性刻畫〉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7年6月,124頁
  54. 李麗英,〈林語堂論語時期小品文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蔡芳定教授指導,2007年,176頁
  55. 黃嘉玲,〈煙雲如夢──論《京華煙雲》對《紅樓夢》的接受〉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8年5月,148頁
  56. 周怡伶,〈林語堂小說研究〉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蔡振念教授指導,2008年6月,410頁
  57. 凃文玲,〈林語堂前期散文研究〉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張堂錡教授指導,2008年7月,148頁
  58. 吳榆容,〈林語堂《紅牡丹》研究〉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8年,166頁
  59. 楊雅如,〈林語堂文學中的精神世界〉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殷善培教授指導,2009年,191頁
  60. 陳怡秀〈靈性與性靈:林語堂思想在生命教育上的蘊意〉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鈕則誠教授指導,2009年,88頁
  61. 洪俊彥,〈近鄉與近情──論林語堂在臺灣的啟蒙之道〉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康來新教授指導,2011年6月,152頁
  62. 邱華苓,〈林語堂散文研究〉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金榮華、劉兆祐教授指導,2012年6月,320頁
  63. 陳麗蓉,〈林語堂《京華煙雲》女性人物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馮永敏教授指導,2012年7月,131頁
  64. 蕭雁鎂,〈林語堂的歷史人物傳記文學研究〉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鄭明娳教授指導,2012年,91頁
  65. 黃盈毓,〈場域與情境的互涉──林語堂《朱門》空間思維析論〉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林淑貞教授指導,2012年,174頁
  66. 徐美雯,〈林語堂筆下的孔子〉
    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劉又銘教授指導,2013年,123頁
  67. 徐采薇,〈林語堂之女性觀研究〉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鄭明娳教授指導,2014年,169頁
  68. 賴嬿竹,〈林語堂《紅牡丹》的敘事美學〉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王年双教授指導,2014年,177頁
  69. 蔡元唯,〈林語堂政治態度研究(1895─1945年)〉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論文,王綱領教授指導,2015年6月,223頁
  70. 王淑錦,〈林語堂《紅牡丹》的女性敘寫〉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徐麗霞教授指導,2015年6月,168頁
  1. 周重林、李明,〈林語堂與蘇東坡的茶緣〉,《中國時報》,2017年12月13日,C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