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等生,男,本名劉武雄,籍貫臺灣苗栗,1939年7月23日生。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畢業,曾任多所國小教職。1966年與施叔青等人創辦《文學季刊》,1983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1989年自國小教職退休後,專事各類創作。曾獲國家文藝獎多座獎項。
七等生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詩與散文。1962年首次於《聯合報》副刊發表〈圍獵〉等11篇小說。其小說的自傳色彩濃厚,筆下文本與人物大多具有自照的特質,如《沙河悲歌》的李文龍、《城之迷》柯克廉等筆下人物。除此之外,小說中頻頻出現的「沙河、黑眼珠」等意象,都是與其生命經歷相關的投射。1960、1970年代是七等生創作量最豐厚的時期,此時期公開的〈我愛黑眼珠〉所涉及的倫理議題引起文壇的震驚及關注。遠行出版社更於1977年同時出版「七等生小全集」與其作品評論集。在現代詩與散文創作上,七等生以記錄生活、閱讀以及對文化、政治的相關看法為主,如散文集《耶穌的藝術》、詩集《五年集》等。為尋求突破,曾短暫停筆並專研攝影,當時出版的《重回沙河》為1980年代創作成果。在繪畫創作上亦成就蔚然,曾舉辦過多場個人藝術創作展。2012年由遠景出版公司出版《為何堅持──七等生精選集》,同時舉辦新書茶會暨同名畫作《為何堅持What for insist on?》一幅畫展,為七等生長達半世紀的文學歷程留下見證。
七等生其筆下特異的意象、議題與開放的創作精神,除了使他的寫作生涯廣受矚目和爭議,同時亦記錄作家對於追求真實與美學堅持不懈的軌跡。七等生的作品深邃挖掘人性隱微面,認為文學能擔當塑造作家自我生命與誘導讀者建立人格的使命,在見證臺灣經濟起飛卻也人心苦悶的時代氛圍中,不為時下社會體制及意識形態收編,堅持以小說書寫內在抵達真實、啟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