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喬 1934~

李喬,男,本名李能棋,另有筆名壹闡提,籍貫臺灣苗栗,1934年6月15日生。新竹師範學校畢業。曾任教於苗栗農工職校等校共28年,1982年退休後專事寫作。曾任《臺灣文藝》主編、臺灣筆會會長等職位。曾主持公共電視臺「文學過家」等節目,推動客家文化及文學。曾獲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等多座獎項。

李喬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散文。自1959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酒徒的自述〉開始,陸續發表超過兩百篇短篇小說,描繪各形各色的人事物,和隱藏在生命之下無止無盡的痛苦。其短篇小說寫作背景有二:一為以童年故鄉蕃仔林為背景,二為以現代社會生活為背景。自言是個對「形式」敏感的作家,因此追求形式與技巧的多變,部分運用心理方析、意識流等西方寫作技巧的作品,帶有現代主義的色彩。1978年開始投入長篇《寒夜三部曲》的創作,之後逐漸以長篇小說的創作為主。《寒夜三部曲》堪稱李喬成就最高之著作,包括《孤燈》、《寒夜》、《荒村》三部分,是一部以臺灣人受日本殖民統治為歷史背景的大河小說,分別以先民拓土開山與武裝抗日的過程、農民的非武裝抗日活動、太平洋戰爭下人民的生活為主題,結合土地與時代的描寫,勾勒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對鄉紳地主、殖民統治者的抵抗運動史,表現出對土地的認同與眷戀,亦反映李喬對於文學創作的自我期許:「呈現、表達臺灣人400年的苦難歷史;寫其中生之悲苦、生之莊嚴;寫族人的慘境絕望,也寫其如縷光明。」

李喬亦有不少文學與文化評論作品,反省臺灣人的集體性格與文化內涵,提出臺灣文化的建設與改造。除此之外,亦用行動實踐理念,以建立「臺灣新文化」為目標,演說、講課、主持電視節目,為一身體力行的文學運動者。

  1. 結義西來庵——口焦吧哖事件: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77年10月,25開,272頁;
    臺南,臺南縣文化局,2000年5月,25開,269頁
  1. 李喬短篇小說全集: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8月;2000年1月,25開,11冊
  1. 小說入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3月,32開,312頁;
    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2月,25開,302頁
  2. 臺灣人的醜陋面:臺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6月,25開,238頁
  3. 臺灣運動的文化困局與轉機:臺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11月,25開,235頁
  4. 臺灣文學造型: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7月,新25開,351頁
  5. 臺灣文化造型: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12月,25開,365頁
  6. 文化心燈——李喬文化評論選粹:臺北,望春風文化公司,2000年10月,25開,207頁
  7. 文化、臺灣文化、新國家:高雄,春暉出版社,2001年3月,25開,363頁
  8. 李喬文學文化論集(一):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7年10月,25開,358頁
  9. 李喬文學文化論集(二):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7年10月,25開,328頁
  10. 我的心靈簡史——文化臺獨筆記:臺北,望春風出版社,2010年12月,25開,248頁
  1. 臺灣,我的母親:臺北,草根出版公司,1995年9月,新25開,156頁
  1. 飄然曠野:臺北,幼獅文化公司,1965年10月,40開,204頁
  2. 戀歌:臺北,水牛出版社,1968年6月,48開,198頁
  3. 晚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10月,48開,271頁
  4. 人的極限:臺北,現代潮出版社,1969年7月,32開,217頁
  5. 山女——蕃仔林故事集:臺北,晚蟬出版社,1970年1月,32開,231頁
  6. 山園戀:臺中,臺灣省新聞處,1971年5月,32開,272頁
  7. 痛苦的符號:高雄,三信出版社,1974年3月,32開,262頁
  8. 恍惚的世界:高雄,三信出版社,1974年4月,32開,317頁
  9. 李喬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年5月,32開,302頁;
    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8年4月,32開,302頁
  10. 青青校樹:臺中,臺灣省新聞處,1978年11月,32開,206頁
  11. 心酸記: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10月,25開,296頁
  12. 孤燈: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79年10月,32開,518頁;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6年11月,25開,454頁
  13. 寒夜: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0年10月,32開,441頁;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6年11月,25開,385頁;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01年3月,18開,291頁;
    東京,國書刊行會,2005年12月,32開,407頁
  14. 荒村: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1年12月,32開,524頁;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6年11月,25開,455頁
  15. 情天無恨——白蛇新傳:臺北,前衛出版社,1983年9月,32開,308頁;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2月,32開,316頁;
    臺北,草根出版公司,1996年4月,25開,418頁
  16. 情天欲海: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89年9月,32開,308頁
  17. 告密者——李喬短篇小說自選集:臺北,臺灣文藝社,1985年7月,25開,311頁;
    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6年12月,新25開,397頁
  18. 藍彩霞的春天:臺北,五千年出版社,1985年12月,32開,327頁;
    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5年1月,25開,359頁;
    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97年7月,32開,327頁
  19. 共舞:臺北,學英文化公司,1985年11月,32開,246頁
  20. 強力膠的故事:臺北,文鏡文化公司,1985年12月,50開,211頁
  21. 兇手:臺北,文鏡文化公司,1985年12月,50開,217頁
  22. 慈悲劍:臺北,自立晚報社,1993年6月,新25開,302頁
  23. 李喬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12月,25開,357頁
  24. 埋冤1947埋冤:基隆,海洋臺灣出版社,1995年10月,25開,587頁、644頁;
    苗栗,苗栗客家文化廣播電臺,2003年2月,25開,587頁、644頁
  25. 李喬短篇小說精選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0年11月,25開,281頁
  26. 大地之母:臺北,遠景出版公司,2001年7月,25開,482頁
  27. 重逢——夢裡的人: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5年4月,25開,300頁
  28. 咒之環: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10年7月,25開,352頁
  29. 「格理弗」Long Stay臺灣:高雄,春暉出版社,2010年11月,25開,183頁
  1. 情歸大地: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年10月,29.7×21公分,160頁
  1. 認識李喬(許素蘭編):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6月,189頁
  2. 李喬短篇小說全集‧資料彙編(周錦宏主編):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1月
  3. 神祕鱒魚的返鄉夢:李喬「寒夜三部曲」人物透析(盧翁美珍):臺北,萬卷樓,2006年1月,335頁
  4. 李喬的文學與文化論述:第五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姚榮松、鄭瑞明):臺北,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硏究所,2007年12月
  5. 給大地寫家書──李喬(許素蘭):臺北,典藏藝術家公司,2008年12月,189頁
  6. 跨領域改編:「寒夜三部曲」及其電視劇研究(楊淇竹):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10年11月,316頁
  7. 第十四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李喬文學學術研討會資料彙集(真理大學人文學院臺灣文學系):臺北,真理大學人文學院臺灣文學系,2011年6月
  1. 賴松輝〈李喬「寒夜三部曲」研究〉
    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呂興昌教授指導  1991年6月  191頁
  2. 王淑雯〈大河小說與族群認同──以《臺灣人三部曲》、「寒夜三部曲」、《浪淘沙》為焦點的分析〉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蕭新煌教授指導,1994年7月,121頁
  3. 徐碧霞〈李喬小說《情天無恨──白蛇新傳》新意探論〉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學士論文彭瑞金教授指導,2001年5月,47頁
  4. 盧昶佐〈李喬小說《痛苦的符號》主題研究〉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學士論文李 喬教授指導,2001年5月,55頁
  5. 劉純杏〈李喬長篇小說研究〉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蔡振念教授指導,2002年6月,191頁
  6. 紀俊龍〈李喬短篇小說研究〉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余美玲,陳俊啟教授指導,2003年6月,343頁
  7. 黃琦君〈李喬文學作品中的客家文化研究〉
    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范文芳教授指導,2003年6月,222頁
  8. 吳慧貞〈李喬短篇小說主題思想與象徵藝術研究〉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李金星教授指導,2004年6月,218頁
  9. 盧翁美珍〈李喬「寒夜三部曲」人物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彭維杰教授指導,2004年6月,347頁
  10. 楊明慧〈臺灣文學薪傳的一個案例──由吳濁流到鍾肇政、李喬〉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魏仲佑教授指導,2004年10月,145頁
  11. 鄭雅文〈李喬短篇小說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沈 謙教授指導,2004年,160頁
  12. 劉奕利〈臺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女性人物研究──以吳濁流、鍾理和、鍾肇政、李喬所描寫日治時期女性為主〉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李若鶯教授指導,2005年7月,393頁
  13. 張令芸〈土地與身分的追尋──李喬「寒夜三部曲」〉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徐麗霞教授指導,2006年6月,360頁
  14. 顏鳳蘋〈從《埋冤1947埋冤》史料應用看二二八事件與當時的臺灣社會〉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7年5月,158頁
  15. 陳鵬翎〈李喬短篇政治小說研究〉
    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李漢偉教授指導,2007年6月,179頁
  16. 丁世傑〈臺灣家族敘事的記憶與認同〉
    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趙天儀教授指導,2007年6月,201頁
  17. 王瓊慧〈李喬小說人物分析──以《慈悲劍──李喬短篇小說自選集》、《李喬短篇小說精選集》、《李喬集》為主〉
    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曾進豐教授指導,2008年7月,193頁
  18. 蔡佳玲〈歷史、傷痕、二二八──李喬後殖民歷史小說《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研究〉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忠教授指導,2008年8月,81頁
  19. 王志仁〈臺灣客家小說移民書寫之探究──以吳濁流、鍾理和、鍾肇政、李喬作品為例〉
    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彭瑞金教授指導,2009年1月,150頁
  20. 楊淇竹〈「寒夜三部曲」電視劇研究──文本書寫到影像傳播之跨媒體比較〉
    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邱子修教授指導,2009年1月,258頁
  21. 陳美滿〈李喬短篇小說之女性人物研究〉
    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李漢偉教授指導,2009年6月,261頁
  22. 黃雅慧〈李喬短篇小說人物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林文欽教授指導,2009年6月,239頁
  23. 楊傳峰〈「寒夜三部曲」女性角色研究〉
    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論文,徐志平教授指導,2010年6月,126頁
  24. 李展平〈太平洋戰爭書寫──以陳千武《活著回來》、李喬《孤燈》、東方白《浪淘沙》為論述場域〉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翠教授指導,2010年7月,128頁
  25. 邱如君〈李喬《藍彩霞的春天》中娼妓形象與反抗哲學之研究〉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忠教授指導,2010年7月,105頁
  26. 吳欣怡〈敘史傳統與家國圖像︰以呂赫若、鍾肇政、李喬為中心〉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祝平次,柳書琴教授指導,2010年7月,159頁
  27. 楊素萍〈李喬「寒夜三部曲」之客家女性形象研究──以葉燈妹為核心〉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朱慧足教授指導,2010年11月,72頁
  28. 許雅卿〈李喬〈泰姆山記〉研究〉
  29. 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林雅玲,董恕明教授指導,2008年8月,167頁
  30. 張怡寧〈歷史記憶建構的「民族」意涵:李喬臺灣歷史書寫的認同流變與文學展演〉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忠教授指導,2011年2月,243頁
  1. 戴華萱,〈如何測量情色的深度──李喬與鍾肇政、葉石濤的情色論對話〉,《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4期,2017年4月,46─67頁
  2. 鄧君婷,〈疾病與空間──論李喬短篇小說中的疾病書寫〉,「《文學臺灣》與臺灣文學本土化運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6月3─4日
  3. 馬翊航,〈靈性大地,戰爭憂鬱──鍾肇政與李喬的文學風景〉,《聯合文學》第395期,2017年9月, 126─128頁
  4. 蔣淑貞,〈李喬書寫的三層家園觀〉,「竹塹風華再現:人文、藝術與地方的交響齊奏──第三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11月10─11日
  5. 宋澤萊,〈論戰後悲劇文學的延續與二二八事件的書寫──以李喬、田雅各、胡長松的小說為例〉,《臺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2018年3月, 513─532頁
  1. 認識李喬(許素蘭編):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6月,189頁
  2. 李喬短篇小說全集‧資料彙編(周錦宏主編):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1月
  3. 神祕鱒魚的返鄉夢:李喬「寒夜三部曲」人物透析(盧翁美珍):臺北,萬卷樓,2006年1月,335頁
  4. 李喬的文學與文化論述:第五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姚榮松、鄭瑞明):臺北,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硏究所,2007年12月
  5. 給大地寫家書──李喬(許素蘭):臺北,典藏藝術家公司,2008年12月,189頁
  6. 跨領域改編:「寒夜三部曲」及其電視劇研究(楊淇竹):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10年11月,316頁
  7. 第十四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李喬文學學術研討會資料彙集(真理大學人文學院臺灣文學系):臺北,真理大學人文學院臺灣文學系,2011年6月
  1. 賴松輝〈李喬「寒夜三部曲」研究〉
    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呂興昌教授指導  1991年6月  191頁
  2. 王淑雯〈大河小說與族群認同──以《臺灣人三部曲》、「寒夜三部曲」、《浪淘沙》為焦點的分析〉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蕭新煌教授指導,1994年7月,121頁
  3. 徐碧霞〈李喬小說《情天無恨──白蛇新傳》新意探論〉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學士論文彭瑞金教授指導,2001年5月,47頁
  4. 盧昶佐〈李喬小說《痛苦的符號》主題研究〉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學士論文李 喬教授指導,2001年5月,55頁
  5. 劉純杏〈李喬長篇小說研究〉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蔡振念教授指導,2002年6月,191頁
  6. 紀俊龍〈李喬短篇小說研究〉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余美玲,陳俊啟教授指導,2003年6月,343頁
  7. 黃琦君〈李喬文學作品中的客家文化研究〉
    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范文芳教授指導,2003年6月,222頁
  8. 吳慧貞〈李喬短篇小說主題思想與象徵藝術研究〉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李金星教授指導,2004年6月,218頁
  9. 盧翁美珍〈李喬「寒夜三部曲」人物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彭維杰教授指導,2004年6月,347頁
  10. 楊明慧〈臺灣文學薪傳的一個案例──由吳濁流到鍾肇政、李喬〉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魏仲佑教授指導,2004年10月,145頁
  11. 鄭雅文〈李喬短篇小說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沈 謙教授指導,2004年,160頁
  12. 劉奕利〈臺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女性人物研究──以吳濁流、鍾理和、鍾肇政、李喬所描寫日治時期女性為主〉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李若鶯教授指導,2005年7月,393頁
  13. 張令芸〈土地與身分的追尋──李喬「寒夜三部曲」〉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徐麗霞教授指導,2006年6月,360頁
  14. 顏鳳蘋〈從《埋冤1947埋冤》史料應用看二二八事件與當時的臺灣社會〉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7年5月,158頁
  15. 陳鵬翎〈李喬短篇政治小說研究〉
    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李漢偉教授指導,2007年6月,179頁
  16. 丁世傑〈臺灣家族敘事的記憶與認同〉
    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趙天儀教授指導,2007年6月,201頁
  17. 王瓊慧〈李喬小說人物分析──以《慈悲劍──李喬短篇小說自選集》、《李喬短篇小說精選集》、《李喬集》為主〉
    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曾進豐教授指導,2008年7月,193頁
  18. 蔡佳玲〈歷史、傷痕、二二八──李喬後殖民歷史小說《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研究〉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忠教授指導,2008年8月,81頁
  19. 王志仁〈臺灣客家小說移民書寫之探究──以吳濁流、鍾理和、鍾肇政、李喬作品為例〉
    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彭瑞金教授指導,2009年1月,150頁
  20. 楊淇竹〈「寒夜三部曲」電視劇研究──文本書寫到影像傳播之跨媒體比較〉
    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邱子修教授指導,2009年1月,258頁
  21. 陳美滿〈李喬短篇小說之女性人物研究〉
    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李漢偉教授指導,2009年6月,261頁
  22. 黃雅慧〈李喬短篇小說人物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林文欽教授指導,2009年6月,239頁
  23. 楊傳峰〈「寒夜三部曲」女性角色研究〉
    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論文,徐志平教授指導,2010年6月,126頁
  24. 李展平〈太平洋戰爭書寫──以陳千武《活著回來》、李喬《孤燈》、東方白《浪淘沙》為論述場域〉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翠教授指導,2010年7月,128頁
  25. 邱如君〈李喬《藍彩霞的春天》中娼妓形象與反抗哲學之研究〉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忠教授指導,2010年7月,105頁
  26. 吳欣怡〈敘史傳統與家國圖像︰以呂赫若、鍾肇政、李喬為中心〉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祝平次,柳書琴教授指導,2010年7月,159頁
  27. 楊素萍〈李喬「寒夜三部曲」之客家女性形象研究──以葉燈妹為核心〉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朱慧足教授指導,2010年11月,72頁
  28. 許雅卿〈李喬〈泰姆山記〉研究〉
  29. 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林雅玲,董恕明教授指導,2008年8月,167頁
  30. 張怡寧〈歷史記憶建構的「民族」意涵:李喬臺灣歷史書寫的認同流變與文學展演〉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忠教授指導,2011年2月,243頁
  1. 戴華萱,〈如何測量情色的深度──李喬與鍾肇政、葉石濤的情色論對話〉,《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4期,2017年4月,46─67頁
  2. 鄧君婷,〈疾病與空間──論李喬短篇小說中的疾病書寫〉,「《文學臺灣》與臺灣文學本土化運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6月3─4日
  3. 馬翊航,〈靈性大地,戰爭憂鬱──鍾肇政與李喬的文學風景〉,《聯合文學》第395期,2017年9月, 126─128頁
  4. 蔣淑貞,〈李喬書寫的三層家園觀〉,「竹塹風華再現:人文、藝術與地方的交響齊奏──第三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11月10─11日
  5. 宋澤萊,〈論戰後悲劇文學的延續與二二八事件的書寫──以李喬、田雅各、胡長松的小說為例〉,《臺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2018年3月, 513─5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