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西甯 1926~1998

朱西甯,男,本名朱青海,籍貫山東臨朐,1926年6月16日生,1949年隨軍來臺,1998年3月22日辭世,享年72歲。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肄業。1946年棄學從軍,1972年退役,專事寫作。軍旅時期,朱西甯創設軍中新文藝金像獎,並擔任編輯工作,把軍中文藝帶向純文學的領域。曾任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等職務。曾獲聯合報文學特別獎等獎項。
朱西甯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散文、論評。1947年於南京《中央日報》副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洋化〉,其後寫作不輟,創作28部長短篇小說集,成果豐碩,質量俱佳。在小說的題材與技巧上,朱西甯不斷追求轉變與突破。早期作品風格寫實,著重書寫軍中體驗、思鄉情懷,表現反共思想,深刻刻劃人情世故,對舊中國社會持批判態度;1960年代中起,眼光轉注於現代社會,筆調靈活,多有前衛的嘗試,實驗性作品與當時文壇的現代主義風潮作了一番對話;1980年代開始創作長篇小說《華太平家傳》,至辭世時完成55萬字,融家族史於國族史中,涵蓋基督教中國化、西體中用的理念,為其一生重要思想的展現。
朱西甯在辭去大學教職以後,仍有不少年輕寫作者登門求教,朱西甯亦不吝於指導。此外,他也成為由朱天文等人發起的三三集團的精神導師。其文學家族盛名遠播,妻劉慕沙為日本文學翻譯名家,女朱天文、朱天心為當代重要小說家,女婿謝材俊(唐諾)亦為臺灣重要文學評論家。
評論家王德威認為:「他的創作歷程長達半個世紀,每個階段無不見證臺灣文學發展的轉折。他對文字事業的精心專注,他對生命信仰──美學的、政治的、神學的──的虔誠事奉,還有他所引領出的家族、門生創作隊伍,早已是文學史的一頁傳奇。」

  1. 朱西甯隨筆: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75年6月,32開,290頁
  2. 微言篇:臺北,三三書坊,1981年1月,32開,298頁
  3. 曲理篇:彰化,慧龍文化公司,1978年9月,32開,253頁
  4. 日月長新花長生:臺北,皇冠出版社,1978年12月,32開,226頁
  5. 多少煙塵:南投,臺灣省訓練團,1986年6月,32開,166頁
  1. 大火炬的愛: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52年6月,32開,82頁
  2. :高雄,大業書店,1963年2月,40開,350頁
    臺北,皇冠出版社,1966年11月,32開,302頁;
    臺北,三三書坊,1989年9月,新25開,288頁;
    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3月,25開,287頁;
    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6年4月,25開,295頁
  3. 鐵漿:臺北,文星書店,1963年11月,40開,232頁;
    臺北,皇冠出版社,1963年,32開,259頁;
    臺北,三三書坊,1989年7月,新25開,291頁;
    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3年4月,25開,246頁
  4. :臺北,皇冠雜誌社1966年11月,32開,465頁;
    臺北,三三書坊,1990年8月,新25開,488頁;
    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2月,新25開,488頁
  5. 破曉時分:臺北,皇冠出版社,1967年2月,32開,316頁;
    臺北,三三書坊,1989年12月,新25開,315頁;
    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2月,25開,315頁;
    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3年4月,25開,314頁
  6. 第一號隧道:臺北,新中國出版社,1968年10月,32開,180頁
  7. 旱魃:臺北,皇冠出版社,1970年4月,32開,374頁;
    臺北,三三書坊,1991年3月,新25開,395頁;
    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5年6月,25開,325頁
  8. 冶金者:臺北,仙人掌出版社,1970年4月,40開,198頁;
    臺北,晨鐘出版社,1972年4月,18×13公分,198頁;
    臺北,三三書坊,1986年10月,32開,220頁
  9. 現在幾點鐘:臺北,阿波羅出版社,1971年2月,40開,191頁
  10. 現在幾點鐘──朱西甯短篇小說精選: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5年1月,25開,271頁
  11. 畫夢記:臺北,皇冠出版社,1970年9月,32開,227頁;
    臺北,三三書坊,1990年7月,新25開,242頁
  12. 奔向太陽:臺北,陸軍出版社,1971年12月,40開,174頁
  13. 非禮記:臺北,皇冠出版社,1973年6月,32開,251頁
  14. :臺北,大地出版社,1974年7月,32開,244頁
  15. 朱西甯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年1月,32開,272頁
  16. 春城無處不飛花:臺北,三三書坊,1975年10月,32開,252頁;
    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76年5月,32開,252頁;
    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年3月,新25開,255頁
  17. 將軍與我:臺北,洪範書店,1976年8月,32開,296頁
  18. 春風不相識:臺北,皇冠出版社,1976年8月,32開,583頁
  19. 八二三注(上)、(中)、(下):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8年4月,32開,284、309、302頁;
    臺北,三三書坊,1979年4月,32開,443頁、453頁;
    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3年4月,25開,802頁
  20. 獵狐記:臺北,多元文化公司,1979年7月,32開,217頁;
    臺北,三三書坊,1984年2月,32開,207頁
  21. 將軍令:臺北,三三書坊,1980年2月,32開,240頁;
    臺北,三三書坊,1989年7月,新25開,242頁;
    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3月,25開,242頁
  22. 海燕: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1980年3月,32開,200頁
  23. 七對怨耦:臺北,道聲出版社,1983年8月,32開,198頁
  24. :臺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7月,32開,260頁
  25. 牛郎星宿:臺北,三三書坊,1984年8月,32開,221頁
  26. 茶鄉:臺北,三三書坊,1984年10月,32開,253頁
  27. 黃粱夢:臺北,三三書坊,1987年7月,32開,234頁
  28. 新墳/侯榕生選:香港,文藝風出版社,1987年8月,32開,148頁
  29. 朱西甯小說精品/馬森主編:臺北,駱駝出版社,1999年5月,48開,257頁
  1. 表率群倫的林子超先生──林森傳: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2年6月,25開,392頁
  2. 華太平家傳:臺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2002年2月,25開,886頁

1.月到天心處:臺北,基督教論壇社,1984年

1.紀念朱西甯先生文學研討會論文集/王德威等著: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年5月,245頁

  1. 李培榮〈兩部戰爭小說──朱西甯的《八二三注》與詩歌多‧普里維爾的《史達林格勒》中的軍人形象〉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裴 德教授指導,1990年,66頁
  2. 楊政源〈家,太遠了──朱西甯懷鄉小說研究〉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馬 森教授指導,1997年6月,127頁
  3. 陳國偉〈朱西甯系列小說研究──文學生命的寂寞單音〉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施懿琳教授指導,2000年6月,197頁
  4. 江衍宜〈「細述」衷情──朱西甯小說研究〉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范銘如教授指導,2001年6月,153頁
  5. 張瀛太〈朱西甯小說研究〉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柯慶明教授指導,2001年6月,278頁
  6. 林憶玲〈〈錯斬崔寧〉、《雙熊夢》、〈破曉時分〉之比較研究〉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4年6月,189頁
  7. 莊惠雯〈外省作家第一代與第二代族群認同比較研究──以朱西甯、朱天文、朱天心為例〉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游勝冠教授指導,2004年7月,199頁
  8. 邢鼎賢〈朱西甯小說中之生命觀研究〉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歐崇敬教授指導,2008年6月,135頁
  1. 張瀛太,〈從敘事視角之運用看朱西甯小說的寫作技巧〉,《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5期,2009年3月,129─149頁
  2. 張瀛太,〈從「行為演出」到「心理演出」──朱西甯60─70年代(早、中期)小說的情節經營〉,《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9期,2009年12月,57─80頁
  3. 陳正維,〈拓荒路留下的文字結晶──拓荒者的小說與雜文書寫──父權制度中的女性共謀者與受迫者:朱西甯筆下的「古老」世界〉,《「拓荒者」的多重實踐──論七○年代婦運者與女作家的書寫/行動》,2012年1月,96─97頁
  4. 翁柏川,〈「軍中三劍客」的香港時代──以《中國學生周報》作品為討論對象〉,「第二屆從誤讀、流變、對話到創意國際學術研討會:戰後香港、臺灣、馬華文學場域的形成與變遷」,2016年7月23─25日
  5. 翁柏川,〈如何成為一個作家?──重探「軍中三劍客」的早期創作與成名軌跡〉,「第十三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臺灣文學臉孔的多元書寫與實踐」,2016年10月1─2日

1.紀念朱西甯先生文學研討會論文集/王德威等著: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年5月,245頁

  1. 李培榮〈兩部戰爭小說──朱西甯的《八二三注》與詩歌多‧普里維爾的《史達林格勒》中的軍人形象〉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裴 德教授指導,1990年,66頁
  2. 楊政源〈家,太遠了──朱西甯懷鄉小說研究〉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馬 森教授指導,1997年6月,127頁
  3. 陳國偉〈朱西甯系列小說研究──文學生命的寂寞單音〉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施懿琳教授指導,2000年6月,197頁
  4. 江衍宜〈「細述」衷情──朱西甯小說研究〉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范銘如教授指導,2001年6月,153頁
  5. 張瀛太〈朱西甯小說研究〉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柯慶明教授指導,2001年6月,278頁
  6. 林憶玲〈〈錯斬崔寧〉、《雙熊夢》、〈破曉時分〉之比較研究〉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龔顯宗教授指導,2004年6月,189頁
  7. 莊惠雯〈外省作家第一代與第二代族群認同比較研究──以朱西甯、朱天文、朱天心為例〉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游勝冠教授指導,2004年7月,199頁
  8. 邢鼎賢〈朱西甯小說中之生命觀研究〉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歐崇敬教授指導,2008年6月,135頁
  1. 張瀛太,〈從敘事視角之運用看朱西甯小說的寫作技巧〉,《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5期,2009年3月,129─149頁
  2. 張瀛太,〈從「行為演出」到「心理演出」──朱西甯60─70年代(早、中期)小說的情節經營〉,《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9期,2009年12月,57─80頁
  3. 陳正維,〈拓荒路留下的文字結晶──拓荒者的小說與雜文書寫──父權制度中的女性共謀者與受迫者:朱西甯筆下的「古老」世界〉,《「拓荒者」的多重實踐──論七○年代婦運者與女作家的書寫/行動》,2012年1月,96─97頁
  4. 翁柏川,〈「軍中三劍客」的香港時代──以《中國學生周報》作品為討論對象〉,「第二屆從誤讀、流變、對話到創意國際學術研討會:戰後香港、臺灣、馬華文學場域的形成與變遷」,2016年7月23─25日
  5. 翁柏川,〈如何成為一個作家?──重探「軍中三劍客」的早期創作與成名軌跡〉,「第十三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臺灣文學臉孔的多元書寫與實踐」,2016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