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石濤 1925~2008

葉石濤,男,筆名葉左金、鄧石榕、葉顯國、羅桑榮等。籍貫臺灣臺南,1925年11月1日生於臺南市白金町,2008年12月11日辭世,享年84歲。省立臺南師範專科學校畢業,1999年成功大學頒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文藝臺灣》雜誌社助理編輯、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副會長。於1982年與彭瑞金等人創辦《文學界》雜誌。曾獲國家文藝獎等獎項。
葉石濤為戰後跨語言一代作家,一生歷經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終戰、政府遷臺等重大事件。其創作文類以小說和評論為主,兼及隨筆、翻譯。1960年代中期,開始大量創作小說,作品充滿濃厚的鄉土意識,注重本土精神和歷史經驗,描寫人類生存的困境、追求救贖或解脫之道。其小說風格大致上可分為三類:其一為黑色幽默小說,有《葫蘆巷春夢》等作品,藉由幽默的筆調、滑稽的情節,反映人生的現實與哀愁;其二為自傳性小說,有《臺灣男子簡阿淘》等作品,將自身經歷及歷史事件投射其中;其三為種族文學小說,有描寫平埔族女性的《西拉雅族的末裔》、臺灣各族群融合現象的《馘首》等作品。文學評論和創作並行的葉石濤,其評論作品如《葉石濤評論集》等,對於臺灣文學的演變、作家的風格以及文學作品,皆有鞭辟入裡的分析,其中,又以臺灣第一部當代文學史《臺灣文學史綱》最具重要性,除個人創作外,另編選《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等書;同時也翻譯多部日本文學及非文學作品,例如松本清張《女囚》等書。
葉石濤身兼作家、文學評論家、臺灣文學史家三種身分,從日治時代後期便一路參與臺灣文學活動,雖曾受難,但始終堅持文學的尊嚴,提倡臺灣文學的發展。葉石濤不僅奠定臺灣文學的根基,且大力提攜後進,為文壇帶來深遠的影響,與鍾肇政並稱為「北鍾南葉」。

1.葉石濤全集/鄭烱明、陳坤崙策劃;彭瑞金主編: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6年12月;2008年3月;2009年11月,25開。

  • 葉石濤全集1‧小說卷一: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12月,25開,421頁。
  • 葉石濤全集2‧小說卷二: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12月,25開,490頁。
  • 葉石濤全集3‧小說卷三: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12月,25開,453頁。
  • 葉石濤全集4‧小說卷四: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12月,25開,462頁。
  • 葉石濤全集5‧小說卷五: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12月,25開,462頁。
  • 葉石濤全集6‧隨筆卷一: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390頁。
  • 葉石濤全集7‧隨筆卷二: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32頁。
  • 葉石濤全集8‧隨筆卷三: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36頁。
  • 葉石濤全集9‧隨筆卷四: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32頁。
  • 葉石濤全集10‧隨筆卷五: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35頁。
  • 葉石濤全集11‧隨筆卷六: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32頁。
  • 葉石濤全集12‧隨筆卷七: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43頁。
  • 葉石濤全集13‧評論卷一: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394頁。
  • 葉石濤全集14‧評論卷二: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38頁。
  • 葉石濤全集15‧評論卷三: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45頁。
  • 葉石濤全集16‧評論卷四: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16頁。
  • 葉石濤全集17‧評論卷五: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29頁。
  • 葉石濤全集18‧評論卷六: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38頁。
  • 葉石濤全集19‧評論卷七: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488頁。
  • 葉石濤全集20‧資料卷: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8年3月,25開,538頁。
  • 葉石濤全集21‧翻譯卷一: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9年11月,25開,531頁。
  • 葉石濤全集22‧翻譯卷二: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9年11月,25開,507頁。
  • 葉石濤全集23‧翻譯.資料卷: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9年11月,25開,479頁。

 

  1. 葉石濤評論集/鍾肇政編:臺北,蘭開書局,1968年9月,40開,169頁。
  2. 葉石濤作家論集:高雄,三信出版社,1973年3月,32開,283頁。
  3. 臺灣鄉土作家論集: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79年3月,32開,300頁。
  4. 作家的條件: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1年6月,32開,211頁。
  5. 文學回憶錄: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3年4月,32開,289頁。
  6. 小說筆記:臺北,前衛出版社,1983年9月,32開,203頁。
  7.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5年6月,32開,324頁。
  8. 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出版社,1987年2月,25開,352頁;
    東京,山本書店研文出版部,2000年11月,新25開,305頁。
  9. 臺灣文學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0年1月,新25開,230頁。
  10. 走向臺灣文學:臺北,自立報社,1990年3月,新25開,246頁。
  11. 臺灣文學的困境: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年7月,新25開,353頁。
  12. 展望臺灣文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8月,32開,243頁。
  13. 臺灣文學入門──臺灣文學五十七問: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6月,25開,235頁。
  14. 臺灣文學的回顧: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11月,25開,222頁。
  1. 女朋友:臺中,晨星出版社,1986年9月,32開,207頁。
  2. 不完美的旅程:臺北,皇冠出版社,1993年8月,新25開,197頁。
  3. 府城瑣憶: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6年2月,25開,239頁。
  4. 追憶文學歲月: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8月,32開,209頁。
  5. 舊城瑣記: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9月,25開,174頁。
  1. 葫蘆巷春夢:臺北,蘭開書局,1968年6月,40開,185頁。
  2. 羅桑榮和四個女人:臺北,林白出版社,1969年3月,40開,236頁。
  3. 晴天和陰天:臺北,晚蟬書店,1969年11月,32開,238頁。
  4. 鸚鵡和豎琴:高雄,三信出版社,1973年2月,32開,198頁。
  5. 葉石濤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年1月,32開,260頁。
  6. 噶瑪蘭的柑子:高雄,三信出版社,1975年6月,32開,230頁。
  7. 採硫記:臺北,龍田出版社,1979年2月,32開,220頁。
  8. 卡薩爾斯之琴: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10月,25開,240頁。
  9. 黃水仙花:臺北,新地出版社,1987年5月,32開,225頁。
  10. 姻緣:臺北,新地出版社,1987年5月,32開,227頁。
  11. 紅鞋子:臺北,自立報社,1989年5月,新25開,265頁;
    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2月,25開,225頁。
  12. 西拉雅族的末裔: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年5月,25開,124頁。
  13. 臺灣男子簡阿淘: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年5月,25開,201頁;
    臺北,草根出版公司,1996年9月,25開,175頁。
  14. 馘首: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1年6月,25開,228頁。
  15. 葉石濤集╱彭瑞金編: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7月,25開,311頁。
  16. 異族的婚禮──葉石濤短篇小說集:臺北,皇冠出版社,1994年9月,新25開,207頁。
  17. 西拉雅末裔潘銀花:臺北,草根出版公司,2000年1月,25開,130頁。
  18. 青春:臺北,桂冠圖書公司,2001年2月,48開,169頁。
  19. 賺食世家──葉石濤黑色幽默小說選/彭瑞金編選:臺北,圓神出版社,2001年12月,25開,219頁。
  20. 三月的媽祖──一九四○年代葉石濤小說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4年6月,25開,159頁。
  21. 蝴蝶巷春夢:高雄,春暉出版社,2006年8月,25開,169頁。
  1. 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9月,25開,170頁。
  2. 從府城到舊城──葉石濤回憶錄:臺北,翰音文化公司,1999年9月,25開,178頁。
  1. 福爾摩莎的瑰寶──葉石濤文學會議資料彙集(論文集)/林政華編:臺北,淡水工商管理學院臺灣文學系,1998年11月,105頁。
  2. 葉石濤評傳/彭瑞金: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1月,263頁。
  3. 點亮臺灣文學的火炬──葉石濤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鄭烱明編: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6月,192頁。
  4. 追憶文學歲月/葉石濤: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8月,209頁。
  5. 從府城到舊城──葉石濤回憶錄/葉石濤:臺北,翰音文化公司,1999年9月,178頁。
  6. 葉石濤的府城文學地圖調查報告/黃建龍:臺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2年3月,96頁。
  7. 我的勞動是寫作──葉石濤傳/陳明柔: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7月,254頁。
  8. 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葉石濤:臺北,前衛出版社,2005年1月,171頁。
  9. 口述歷史‧臺灣文學耆碩──葉石濤先生訪問記錄/張守真訪問;臧紫騏記錄:高雄,高雄市文獻會,2005年12月,240頁。
  10. 永遠的懷念──文學大師葉石濤的文學歲月/彭瑞金:高雄,財團法人文學臺灣基金會,2008年12月,54頁。
  11. 葉石濤先生追思文集/施懿琳等: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2008年12月,83頁。
  1. 余昭玟〈葉石濤及其小說研究〉
    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達芸教授指導,1990年7月,244頁。
  2. 杜劍鋒〈臺灣文學的老井──以五〇年代的葉石濤及其再出發為中心〉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林瑞明教授指導,1998年10月,320頁。
  3. 張文豐〈解嚴後葉石濤文學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林文欽教授指導,1999年5月,263頁。
  4. 蔡芬芳〈葉石濤小說人物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林文欽教授指導,2002年10月,368頁。
  5. 王金英〈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研究〉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沈 謙教授指導,2005年6月,148頁。
  6. 黃馨嬋〈葉石濤文學思想與戰後臺灣文學發展之關係〉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愛麗教授指導,2006年12月,170頁。
  7. 林玲玲〈葉石濤與臺灣文學的建構〉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林瑞明教授指導,2008年1月,388頁。
  8. 盧柏儒〈葉石濤及其小說中的殖民、性別與地方感探析〉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吳達芸教授指導,2008年6月,186頁。
  9. 鄭幸矯〈從耽美到解放──葉石濤小說的情慾書寫〉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陳器文教授指導,2008年6月,132頁。
  10. 林世傑〈臺灣文學中的白色恐怖──以葉石濤與陳映真及其作品比較為主軸〉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陳明柔教授指導,2008年7月,237頁。
  11. 林沈雁〈葉石濤小說女性書寫研究〉
    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林秀蓉教授指導,2009年7月,207頁。
  12. 郭漢辰〈重建臺灣殖民記憶──葉石濤小說特質探究〉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應鳳凰教授指導,2010年,299頁。
  13. 許佳鴻〈葉石濤自傳書寫研究──以小說《紅鞋子》和《臺灣男子簡阿淘》為例〉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周芬伶教授指導,2010年,207頁。
  14. 黃慧鳳〈臺灣歷史大河小說研究──大河小說觀念的演變──「北鍾南葉」的始源概念〉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李瑞騰教授指導,2014年1月,頁23─29。
  15. 李欣倫〈戰後臺灣疾病書寫研究──他者邊緣戰鬥╱逗──疾病書寫作為隱喻──「性」與不幸的寓言──黃春明、葉石濤、黃娟、紀大偉小說中的性病病例〉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康來新教授指導,2003年,頁46─59。
  1. 馬 森,〈光復前的臺灣文學﹝葉石濤部分﹞〉,《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中編)‧戰禍與分流:西潮的中斷》,2015年2月,719─720頁
  2. 馬 森,〈臺灣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葉石濤部分﹞〉,《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下編)‧分流後的再生:第二度西潮與現代/後現代主義》,2015年2月,1256─1257頁
  3. 陳芳明,〈葉石濤與鄉土文學理論〉,《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2015年4月,87─96、140頁
  4. 古遠清,〈「南部詮釋集團」的多重面孔──葉石濤:「本土文學論」的宗師〉,《耕耘在華文文學田野》,2015年9月,35─39頁
  5. 歐宗智,〈葉石濤小說理論之建構〉,《人生就像一條大河──小說名著鑑賞》,2017年1月,228─243頁
  1. 福爾摩莎的瑰寶──葉石濤文學會議資料彙集(論文集)/林政華編:臺北,淡水工商管理學院臺灣文學系,1998年11月,105頁。
  2. 葉石濤評傳/彭瑞金: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1月,263頁。
  3. 點亮臺灣文學的火炬──葉石濤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鄭烱明編: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6月,192頁。
  4. 追憶文學歲月/葉石濤: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8月,209頁。
  5. 從府城到舊城──葉石濤回憶錄/葉石濤:臺北,翰音文化公司,1999年9月,178頁。
  6. 葉石濤的府城文學地圖調查報告/黃建龍:臺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2年3月,96頁。
  7. 我的勞動是寫作──葉石濤傳/陳明柔: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7月,254頁。
  8. 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葉石濤:臺北,前衛出版社,2005年1月,171頁。
  9. 口述歷史‧臺灣文學耆碩──葉石濤先生訪問記錄/張守真訪問;臧紫騏記錄:高雄,高雄市文獻會,2005年12月,240頁。
  10. 永遠的懷念──文學大師葉石濤的文學歲月/彭瑞金:高雄,財團法人文學臺灣基金會,2008年12月,54頁。
  11. 葉石濤先生追思文集/施懿琳等: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2008年12月,83頁。
  1. 余昭玟〈葉石濤及其小說研究〉
    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達芸教授指導,1990年7月,244頁。
  2. 杜劍鋒〈臺灣文學的老井──以五〇年代的葉石濤及其再出發為中心〉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林瑞明教授指導,1998年10月,320頁。
  3. 張文豐〈解嚴後葉石濤文學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林文欽教授指導,1999年5月,263頁。
  4. 蔡芬芳〈葉石濤小說人物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林文欽教授指導,2002年10月,368頁。
  5. 王金英〈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研究〉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沈 謙教授指導,2005年6月,148頁。
  6. 黃馨嬋〈葉石濤文學思想與戰後臺灣文學發展之關係〉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愛麗教授指導,2006年12月,170頁。
  7. 林玲玲〈葉石濤與臺灣文學的建構〉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林瑞明教授指導,2008年1月,388頁。
  8. 盧柏儒〈葉石濤及其小說中的殖民、性別與地方感探析〉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吳達芸教授指導,2008年6月,186頁。
  9. 鄭幸矯〈從耽美到解放──葉石濤小說的情慾書寫〉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陳器文教授指導,2008年6月,132頁。
  10. 林世傑〈臺灣文學中的白色恐怖──以葉石濤與陳映真及其作品比較為主軸〉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陳明柔教授指導,2008年7月,237頁。
  11. 林沈雁〈葉石濤小說女性書寫研究〉
    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林秀蓉教授指導,2009年7月,207頁。
  12. 郭漢辰〈重建臺灣殖民記憶──葉石濤小說特質探究〉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應鳳凰教授指導,2010年,299頁。
  13. 許佳鴻〈葉石濤自傳書寫研究──以小說《紅鞋子》和《臺灣男子簡阿淘》為例〉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周芬伶教授指導,2010年,207頁。
  14. 黃慧鳳〈臺灣歷史大河小說研究──大河小說觀念的演變──「北鍾南葉」的始源概念〉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李瑞騰教授指導,2014年1月,頁23─29。
  15. 李欣倫〈戰後臺灣疾病書寫研究──他者邊緣戰鬥╱逗──疾病書寫作為隱喻──「性」與不幸的寓言──黃春明、葉石濤、黃娟、紀大偉小說中的性病病例〉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康來新教授指導,2003年,頁46─59。
  1. 馬 森,〈光復前的臺灣文學﹝葉石濤部分﹞〉,《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中編)‧戰禍與分流:西潮的中斷》,2015年2月,719─720頁
  2. 馬 森,〈臺灣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葉石濤部分﹞〉,《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下編)‧分流後的再生:第二度西潮與現代/後現代主義》,2015年2月,1256─1257頁
  3. 陳芳明,〈葉石濤與鄉土文學理論〉,《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2015年4月,87─96、140頁
  4. 古遠清,〈「南部詮釋集團」的多重面孔──葉石濤:「本土文學論」的宗師〉,《耕耘在華文文學田野》,2015年9月,35─39頁
  5. 歐宗智,〈葉石濤小說理論之建構〉,《人生就像一條大河──小說名著鑑賞》,2017年1月,228─2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