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拓 1944~2016

王拓,男,原名王紘久,籍貫臺灣基隆,1944 年(昭和19 年)1 月9日生於基隆八斗子,2016 年8 月9 日辭世,享年72 歲。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師和民主進步黨祕書長等職。1977 年參與臺灣鄉土文學論戰,1979 年因高雄美麗島事件入獄,1984 年出獄。其於獄中創作的兒童文學《咕咕精與小老頭》,獲《聯合報‧讀書人》評選為1998 年度最佳童書。
王拓的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其小說文字質樸流暢、用語通俗親切,多以家鄉漁村為場景,描寫底層人物的辛酸與無奈。代表作〈金水嬸〉敘述賣雜貨維生的金水嬸遭兒子們惡意拋棄的故事。除針對小人物的細緻描寫,在王拓作品中也常可以看到知識分子對於許多不公義的社會現象進行批判。短篇小說〈望君早歸〉中的漁會職員邱永富帶領受難漁民家屬向無良的船公司爭取賠償。
王拓在獄中創作的長篇小說《台北,台北!》等作品敘述1970 年代初期保釣運動下,知識分子的思想與行動,具有記錄、保存當時社會風潮的歷史意義。同時期創作的兒童文學《咕咕精與小老頭》等同樣以此為主題,透過以八斗子漁村孩童的雙眼,看到這個紛鬧時代底下的生活脈動。除小說創作外,中文系出身的王拓早期曾撰寫一系列張愛玲及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論述,積極關心政治的他同時也在《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等報章雜誌發表一系列社會評論、報導文學以及黨外人士訪談紀錄。更於1970 年代末期鄉土文學論戰期間,發表多篇文章參與論戰,不斷重申文學應立足於所處的現實環境,並為弱勢發聲、努力改善社會的理念。

  1. 張愛玲與宋江:臺中,藍燈文化公司,1976年3月,32開,227頁
  2. 街巷鼓聲:臺北,遠行出版社,1977年9月,32開,222頁
  3. 民眾的眼睛:臺北,自印,1978年8月,32開,312頁
  4. 黨外的聲音:臺北,自印,1978年9月,32開,371頁
  1. 金水嬸:臺北,香草山出版公司,1976年8月,32開,256頁;
    臺北,人間出版社,1987年7月,32開,256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5月,25開,275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9月,25開,275頁
  2. 望君早歸: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9月,32開,246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5月,25開,257頁
  3. 臺灣作家王拓小說選──海葬: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32開,376頁
  4. 台北,台北!(二冊):臺北,自印,1985年6月,25開,812頁;
    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7年5月,32開,792頁
  5. 牛肚港的故事:臺北,自印,1985年11月,25開,365頁;
    香港,文藝風出版社,1986年6月,新25開,268頁;
    深圳,海天出版社,1987年8月,32開,260頁;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7年9月,32開,356頁;
    臺北,草根出版公司,1998年5月,25開,385頁
  6. 王拓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4月,25開,283頁
  7. 王拓小說台譯:新竹,時行臺語文會,2006年2月,25開,142頁
  1. 咕咕精與小老頭:臺北,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出版部,1998年3月,19.5×14公分,166頁
  2. 小豆子歷險記:臺北,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出版部,1998年3月,19.5×14公分,170頁
  1. 石淑燕〈王拓及其小說研究〉
    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徐志平教授指導,2007年6月,145頁
  2. 林肇豊〈王拓的文學與思想研究(1970─1988)〉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俊雅教授指導,2007年6月,266頁
  3. 何志宏〈王拓作品研究〉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嚴紀華教授指導,2012年,210頁
  1. 戴華萱,〈進入鄉土的寫實小說——「工農漁」文學——漁民生活的見證:王拓〉,《鄉土的回歸——六、七○年代臺灣文學走向》,2012年11月,206─215頁
  2. 蔡明諺,〈鄉土為名──聯經集團﹝王拓部分﹞〉,《燃燒的年代:七○年代臺灣文學論爭史略》,2012年11月,269─270頁
  3. 蕭阿勤,〈戰後語言問題與文學發展——鄉土文學論戰——鄉土文學與論戰:反帝、左傾與地方色彩﹝王拓部分﹞〉,《重構臺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2012年12月,149─153頁
  4. 馬  森,〈臺灣現代小說的眾聲喧嘩﹝王拓部分﹞〉,《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下編)‧分流後的再生:第二度西潮與現代/後現代主義》,2015年2月,1057─1058頁
  5. 陳鈞昂,〈辭世作家──王拓(1944─2016)〉,《2016年臺灣文學年鑑》,2017年12月,160頁
  1. 石淑燕〈王拓及其小說研究〉
    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徐志平教授指導,2007年6月,145頁
  2. 林肇豊〈王拓的文學與思想研究(1970─1988)〉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俊雅教授指導,2007年6月,266頁
  3. 何志宏〈王拓作品研究〉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嚴紀華教授指導,2012年,210頁
  1. 戴華萱,〈進入鄉土的寫實小說——「工農漁」文學——漁民生活的見證:王拓〉,《鄉土的回歸——六、七○年代臺灣文學走向》,2012年11月,206─215頁
  2. 蔡明諺,〈鄉土為名──聯經集團﹝王拓部分﹞〉,《燃燒的年代:七○年代臺灣文學論爭史略》,2012年11月,269─270頁
  3. 蕭阿勤,〈戰後語言問題與文學發展——鄉土文學論戰——鄉土文學與論戰:反帝、左傾與地方色彩﹝王拓部分﹞〉,《重構臺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2012年12月,149─153頁
  4. 馬  森,〈臺灣現代小說的眾聲喧嘩﹝王拓部分﹞〉,《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下編)‧分流後的再生:第二度西潮與現代/後現代主義》,2015年2月,1057─1058頁
  5. 陳鈞昂,〈辭世作家──王拓(1944─2016)〉,《2016年臺灣文學年鑑》,2017年12月,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