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消息
|
重要公告
藝文快訊
人才招募
||
|
認識我們
|
關於基金會
關於文訊
文訊介紹
文訊大事紀
學者專家眼中的文訊
關於藝文資料中心
支持我們
推廣方案
支持QA
捐款芳名錄
||
|
文訊雜誌社
|
本期焦點
專題
特輯
創作
人物春秋
談論藝文
書的世界
教學素材
作家動態
商店
文學創作
作家資料彙編
紀念特刊
歷年雜誌
文訊知識庫
||
|
文藝資料中心
|
中心資源
館藏現況
館藏查詢
新書上架
名家檔案
手稿典藏
照片資料庫
申請專區
遠距服務
掃描服務
捐書辦法
導覽申請
文學資源
文學好庫
友善連結
呼叫小林文學互動體驗
現當代文學教學素材資源
||
|
藝文活動
|
展覽
當期展覽
歷年展覽
活動
當期活動
歷年活動
||
|
會員專區
|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資料
購買紀錄
報名紀錄
會員卡別
常見問題
會員常見問題
購物須知
||
|
購物車
|
立即結帳
|
首頁
>
文訊雜誌社
>
本期焦點
本期焦點選單
本期焦點
專題
特輯
創作
人物春秋
談論藝文
書的世界
教學素材
本期焦點
2021-04-01
言說與觀看:聽見《灶雞仔》
言說不是觀看,前者指往聽覺,後者訴諸視覺。長久以來,視覺霸占真理的位置,無論是眼見為憑、有圖有真相或真理越辨越明,都把觀看與知識建構當作同一碼事。只要陷入光的缺席,視線時有時無地缺漏,無光、看不見、看不清楚,失控感便油然而生,彷彿認識有漏洞,不充分也不全面。反之,聽覺與模糊一向牽扯不清,但凡聽說、聽來的、耳聞、道聽塗說或危言聳聽,皆有別於自明的眼前事,不免疏漏或盲點充斥而必須時刻堤防亦不可盡信。
詳細內容
2021-04-01
關於一只指叉球——讀翁禎翊《行星燦爛的時候》
這是關於一只指叉球,也是關於評審的故事。有人念念不忘那指叉球到多年後讀到〈南十字星〉,甚至見到《行星燦爛的時候》〈後記〉作者的怨嘆:「我的文字好像沒有把我帶去我想去的地方,而且感覺愈來愈遙遠。…(台積電文學獎敗北後),我大學投稿的所有獎項,也幾乎全數以失敗收場。我重新回去PTT和一些討論版看那些說我得到林榮三文學獎只是僥倖、過譽、被高估,很快就會消失的留言,開始慢慢懷疑那都是真的。」
詳細內容
2021-04-01
解凍遭隱蔽的歌聲——評介《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一》
《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於2014年底完成編纂工作,於2016年中12卷全部出版面世,總主編陳國球與編輯團隊以細密的文獻編輯功夫,以及精湛的文學史理論與論述,分析與辯證既有香港文學史的著作與內涵,清楚定義「香港文學」不應歸納為中原文學的一個分支,「香港」是一個文學和文化實存空間,因此「香港文學」宜更寬闊界定,舉凡與香港此一文化空間形成一種共構關係的文學,均屬於香港文學。
詳細內容
2021-03-01
書寫憂鬱,尋找療癒可能
焦慮與憂懼為當代社會高度發展的文明病。於今大疫流年,病毒似在暗處待時而發,人間心事又添一樁。1月21日下午七時半未到,文訊雜誌多功能會議室早已坐滿了聽眾,眼神散發期待,靜候一場由楊宗翰主持,散文、詩人兼涉的精神科醫師作家阿布,與小說家洛心對談,題名為「我寫我在:憂鬱書寫作為治療的可能」講座。
詳細內容
2021-03-01
書寫憂鬱,尋找療癒可能
焦慮與憂懼為當代社會高度發展的文明病。於今大疫流年,病毒似在暗處待時而發,人間心事又添一樁。1月21日下午七時半未到,文訊雜誌多功能會議室早已坐滿了聽眾,眼神散發期待,靜候一場由楊宗翰主持,散文、詩人兼涉的精神科醫師作家阿布,與小說家洛心對談,題名為「我寫我在:憂鬱書寫作為治療的可能」講座。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