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租屋族的生活啟示錄——評徐禎苓《流浪巢間帶》

2022-04-01
作家
黃雅莉
關鍵字
活動攝影

徐禎苓《流浪巢間帶》是一本北漂租屋族的生活啟示錄,全書匯集了種種租屋的奇妙緣會和生活的辛酸。在這本書中的反映層面,如租屋、謀職、人際、安全,每個元素都能直抵心尖最脆弱的疼,讓人們把作者北漂生涯中起承轉合的故事,與身邊的現實迅速對接。一場由租房引發的共鳴,便能很快的席捲人心。

北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一個時代面貌的象徵。在台北這座城市,聚集了許多從各地擁入的北漂人。儘管他們在這裡工作、生活乃至結婚生育,卻又像現代版的遊牧民族一樣飄泊著,因為他們缺少台北人的身分象徵——買屋、落籍。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在人車川流不息的台北,北漂一族只能不斷的追逐形形色色的夢想,品嘗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在這裡他們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但又無法離開這座城市。浮萍漂泊本無根,異鄉找根須扎深。這些無根的浮萍也是城市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印刻著時代的痕跡。

城市不止是效率、時尚、浪漫和小資等品質,也交織著普通人食衣住行的煩惱和無奈。一座城市表面的繁華背後是無數人生活的艱辛所造就而成。想要真正地融入城市,成為它的一分子,首先必須擁有一個棲身之所。然而在這個房價飆升的時代,租屋族也必須面臨房租年年漲幅飆高。要面對隨時變卦的房東,問題重重的住屋狀況,太多不穩定的因素,隨時都可能把不知什麼時候就要搬家的你搞得疲憊不堪。

徐禎苓在兩年間看了五十多間房,她的租屋史可謂一波三折,一次又一次的搬家,簡直不勝其煩,正是這樣的波折累積了她創作的素材與能量,在這本書中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租屋經驗。將目光集中在租屋看屋的經驗上,視角獨特,深入揭示了北漂族搬家苦、租屋難的生存困境,自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這個在城市寄住的屋子,與其稱「家」,不如叫孤獨的「寒室」更為恰當。因為「家」並不是一個人待的地方,也不是無法給人安定感的地方,它應是一個人的歸宿,也是一個人安放心靈的地方。

全書共分三輯,前二輯分別就房客和變身房東的身分記錄她每搬到一個地方,總會發生一段需要重新去適應或逃離的不尋常故事。作者巧妙運用空間意象推動敘事,以租賃種種現象熱點作為敘事話題,並採用以輕對重、自我解嘲的敘事風格和姿態,講述了一則則悲中有喜、笑中帶淚的租屋日記,幽默和淒涼恰如其分。租房是一門學問,這門功課做不好,必然會吃虧。很多租房新鮮人往往因為經驗不足而上當受騙或者在居住過程中跟房東或者合租的室友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雖然網上有一些有關於找房租房的攻略祕笈,但這種認知往往當你切身經歷了這個過程才會知道,網路上分享的租房難、房東差的經歷並非子虛烏有,而那些所謂的「史上最全租房攻略」也並非百試百靈。徐禎苓在居無定所的一波三折中,反而迅速提高了適應新環境、協調和抗壓的能力,也讓自己租房練就火眼金睛,於是在這本書裡面授機宜。

從書名「流浪巢間帶」來看,「流浪」實際上有潛在的兩個意義,一是居所不定,一是心靈的流浪。作者以租房的空間為切口,觸及了人靈魂之中最深刻的安全感問題。「巢間帶」,取自「潮間帶」之諧音,漲潮退潮起落之際,展現了大自然的變化不定,巢裡的人就在潮起潮落之際在房與房之間漂流轉徙,然而不論棲息在何處,「巢間帶」都是不安定的過渡區。於是,流浪已不單指一種居住的狀態,也揭示了北漂人的生存困境和現實欲望,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其中不只是來自房子,還糾結了青春的消逝、愛情的失落、工作的焦灼、人際的善處、職場的苦悶,異鄉人始終是漂泊意識的承載者。徐禎苓說:「畢竟租來的,總是別人的,無論住多久,終究不會住成自己的家。我只是幫忙照顧別人的家,讓家的感覺延續下去,到下一個人接棒。……租房有時候是租借家的記憶、想像,讓異鄉人有點依存感。但有時……一切都是幻覺!」(頁12)

所謂「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對於歸屬感的渴求尤為迫切。買房和租房的差異,並不在於房子提供給我們的實際用途,而在於我們給它賦予的意義,那就是:這個東西是不是「我的」。即使租來的房子很好,但心裡還是覺得不踏實。畢竟,租屋只是一過客心態,我們無法從租來的屋子中找到歸屬感而讓身心有著落。作者只能把「家業」萎縮成為「巢間帶」三字,就像寄居蟹一樣在這個像潮間帶的城市一樣,不停的換地方居住,但是你卻永遠找不到你的「家」,不能真正擁有「家」。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流浪的年代,從自己的故鄉流浪到別人的故鄉,再從別人的故鄉遷徙到更遠的地方。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了有個棲身所在,不知不覺把他鄉當作了故鄉。想起魯迅〈故鄉〉中的一段話:「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這大約也是像徐禎苓這樣的北漂族的心理寫照。北漂人關上門就會被孤獨所淹沒,即使隔壁有同是異鄉人的其他房客或室友偶而的交流,然而也隔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每個人都是一隻膽怯需要以甲殼保護自己的寄居蟹。這些不為人知的生活經歷,唯有書寫才能留存。

徐禎苓在書中列出了「租客美食單」,記述各種家常料理與日常記事的連結。當人們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時候,便能在吃飯的平常事中感知幸福。南瓜米粉炒充滿鄉愁、海鮮白酒義大利麵暗藏心事、炒透抽的味外之味、富眷村風情的大陳年糕、充滿懷舊情懷的永和豆漿……從一道道食物中,找到治癒自己的簡單幸福。腸胃滿足的地方,就是安頓靈魂之所,藉著味蕾的熟悉重溫親情的滋味和成長況味,形塑對家的想望,以此療癒租屋的孤寂。

城市的喧囂掩蓋不了人的孤寂,城市的繁華也不能遮蔽人在其中奔波的苦辛。徐禎苓在異鄉找根,書寫著自己的生命歷史。她的文字裡有溫溫的刺,有溫暖的希望,有寒冷的孤寂,也有異鄉人不為人知的苦澀與羞怯。這本書如實記錄著一個北漂人的生活,文字質樸而澄澈,只用最簡單的話語表達繁複的生活內容。一如在書中每一則租屋故事中總會配合租屋空間的插圖,簡單、隨意,卻直指人心。作者臨近生活現場,真實的記錄北漂的所思所想,這不需要精雕細刻,只要把自己內心的那份情懷和感悟用文字書寫出來,因為事件的本身就足以引發感同身受。

幾乎每個在異鄉打拚的遊子,都有一本豐富多彩、甚至是心酸的租房史,裡面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徐禎苓用自己親身的體驗,記錄了北漂人像浮萍一樣漂來漂去的生活,漂來漂去的標誌就是搬家。他們在這個城市像寄居蟹一樣不停的換地方居住,當一個環境不再適合他生存的時候,至少它可以勇敢的選擇放棄,勇敢的踏出下一步,再換一個新的居屋。

讀完全書,我們不得不重新思索:房子的本質是什麼?造成我們不斷流浪的,究竟是房子,還是內心的迷惘?我們來世上一遭,是不是也只是暫時寄居在自己的生命裡,就像惴惴不安的房客,從來弄不清哪些東西才是屬於自己的財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住房契約就會到期?

北漂需要勇氣,需要堅強獨立去涵納生存的酸甜苦辣,然後苦中作樂,收獲成長,結下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