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編輯室報告】 ◆高湘寧

 

【自由談】

遶境 ◆陳慧

南夜夜總會 ◆鄭如晴

第九幕:茅草屋—國宅—民宿 ◆夏曼.藍波安

 

【本期專題】來自現場的筆:社會運動經驗與文學書寫         

個人與時代共振的切身探問 ◆顧玉玲 

誰的本土?旁觀原住民運動之痛苦──《劃出回家的路》到《巴奈回家》 ◆嚴毅昇

在街頭的書寫──社運化為文學與文學作為社運 ◆李淑君

書寫即自由 ◆張潔平

副刊裡的一首譯詩──並悼詩人王杏慶 ◆鍾永豐

庶民之美──三蘆島上的寫作日常 ◆莊妙慈

紅線下的生活 ◆韓麗珠

愛的代價 ◆張亦絢

一起抵達現場的證明 ◆羅毓嘉

岔路,歧義,裂縫書寫 ◆黃志翔

思索一種運動中的身體 ◆黃瀚嶢

那些未被訴說與未被明白的 ◆鄧小樺

透過虛構,在現實之中書寫運動 ◆許恩恩

殘響裡繼續書寫 ◆蘇朗欣

從邊界的暗影中,回望運動及書寫 ◆阿潑

書小道行深──隱地談爾雅創社書《開放的人生》 ◆封德屏

 

【聚光燈】本期聚光燈人物:陳玉慧

文學的實驗者──專訪陳玉慧談其新作《戒斷日記》 ◆崔舜華

平行世界證詞──讀陳玉慧《戒斷日記:失眠戒癮醫院卅天》 ◆栩栩

 

【人物春秋】

火是日常的魔法,餘燼是寫作的助燃劑──專訪范亦昕《倒退走在餘暉裡》 ◆謝瑜真

彭歌這輪明月,不會落下 ◆張作錦

彭歌──文章千古,藝文多才 ◆張素貞

筆走龍蛇,圓滿一生──懷念彭歌先生 ◆李瑞騰

懷念叢甦的文本性流亡書寫 ◆江寶釵

旅遊,可以這樣結伴──簡述王浩一和我的臺灣行腳 ◆劉克襄

散步在臺南的風色裡──與浩一的二三事 ◆吳妮民

我的哥哥王浩一 ◆王浩威

王浩一最後的作品──媽媽的老菜 ◆王浩一、王浩威

 

【談文論藝】

漫長而不唐捐的文學編輯歲月──張永修與《南洋商報》的〔南洋文藝〕副刊 ◆張錦忠

 

【我們的文學夢】

縱谷的呼喚──吳鳴的文學夢 ◆吳鳴

 

【作家關懷列車】

保重,保持原來生命的重量──拜訪作家吳東權先生、周伯乃先生 ◆黃隆秀

 

【書的世界】

善良是治癒的良藥──讀陌穎《聽見悸動的聲音》 ◆黃錦珠

來吧!用血骨攢一顆石榴──讀曹疏影《石榴海難》 ◆余欣娟

哀怨起騷人──讀陳滅《離亂經》 ◆唐捐

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讀李有成《離開漁村以後》 ◆蕭義玲

幽默就是一件喜事──讀騷夏《人生喜事》 ◆吳億偉

若是臺北猶未到──略讀熊一蘋《臺北是我的夢幻島》 ◆陳柏言

安靜的好處 ◆蔣亞妮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香港、韓國 ◆林三維、盧鴻金

 

【大陸有關華文文學研究動態】 ◆朱雙一

 

【草原副刊】

斷點還是原點 ◆王崢

收藏一些光亮 ◆辛金順

雨中孤兒院 ◆劉曉頤

摺疊的影子 ◆林瑞麟

 

【銀光副刊】

荊棘裡的花朵 ◆李黎

百香果與猴子 ◆詹澈

中東烽火的宿命──寫在以色列與伊朗爆發軍事衝突之際 ◆張堃

寓言 ◆彭鏡禧

不拘泥於佛法奥義,不說法而說法──讀滿觀法師小說《人間借路行》 ◆履彊

汗涔涔 ◆鄧榮坤

編者簡介
封德屏 主編
詳細資料

ISBN:9771019912004-08

叢書系列:文訊雜誌

規格:26x19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