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王婕
【自由談】
學生還是老的好 ◆石曉楓
母路母克 ◆巴代
尋找李彥老師之夏濟安日記中的R.E ◆王蘭芬
生還的兔子們 ◆楊佳嫻
第三幕:此情可追憶 ◆夏曼‧藍波安
【本期專題】火焰中誕生的玫瑰——軍中作家與其文學
火焰中誕生的玫瑰——軍中作家與其文學 ◆侯如綺
話說、圖說「軍中文藝」 ◆應鳳凰
《創世紀》初期軍旅詩人凝聚作用與後續在地認同轉型 ◆解昆樺
一九五○年代的軍中文藝與軍旅作家 ◆陳康芬
揮墨金戈鐵馬,征戰紙短情長——軍旅詩╱人的文學身世 ◆田運良
如何還我河山——「軍中文藝」在七○年代臺灣文學史的階段性變化 ◆楊富閔
主編軍中刊物追憶 ◆隱地
號角響起,揮灑汗水與墨汁的形影 ◆履彊
文藝心靈的角落——一憶國軍文藝活動中心 ◆廖繼英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林俊頴
海峽悲歌——張放來台故事 ◆張雪媃
四九年後眾神花園中的異術——「父親母親和他們的一代——兼談朱西甯《1949年來臺日記》與《非情書》」座談側記 ◆黃博英
【人物春秋】
用心照亮他人,樂在文學當中——訪《明道文藝》創社社長陳憲仁 ◆方秋停
真正複雜的,往往都是碰觸到後才發生——訪鄭琬融《醒來,奶油般地》 ◆張欣怡
【談文論藝】
悼念西田勝教授 ◆黃英哲
臺灣文學教學札記 ◆廖振富
【我們的文學夢】
「串聯」新發展,又見幻象!——張系國的文學夢 ◆張系國
【書的世界】
婆娑之洋,創傷之島——讀平路《夢魂之地》 ◆蕭義玲
流徙是為了適彼樂土——談林禹瑄《春天不在春天街》 ◆余欣娟
心如漂浪:讀林剪雲小說《叛》 ◆林柏維
燈塔曾是航行的指引——黃天、景祥祜、楊宏通主編,《燈塔絲路紀行:港澳篇》 ◆彭鏡禧
不廢江河萬古流——談《理想的讀本》 ◆祁立峰
本來面目vs新象變臉——簡政珍的《變臉詩》推介 ◆丁威仁
中國文學史的外國性與政治性——顏崑陽《中國原生性文學史理論重構》序 ◆龔鵬程
【人文出版社系列】
從經營書店起家的出版之旅——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 ◆侯建州
【草原副刊】
沒有行李箱的女子 ◆林英華
我的果子地圖——《穿過味覺的記憶》 ◆朱天衣
菜園的同學先下課了 ◆徐正雄
夕過山村 ◆紀小樣
與汝 ◆小令
下地下城 ◆李冠玟
【銀光副刊】
伊斯坦堡、特洛伊、與林家花園 ◆黃榮村
我當上了話劇男主角 ◆王正方
姑息養奸?抑或溫柔敦厚? ◆廖玉蕙
尋訪銀杏樹 ◆王岫
今日,最風光 ◆任真
陪小孩走一段 ◆邱傑
ISBN:9771019912004-06
叢書系列:文訊雜誌
規格:26x19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