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台灣時間3月4日的周末上午,在台馬華小說家張貴興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受頒紐曼華語文學獎時說道:「如果我一輩子留在婆羅洲的話,我可能早已放棄文學創作。」張貴興20歲以前的散文多刊於馬來半島的《學生周報》,文筆清新,頗受讀者青睞,中學畢業後赴台深造,參加文學獎屢有斬獲,遂以小說家身分冒現台灣文壇。

  跟張貴興同時在《學生周報》發表的商晚筠,來台後受到文學獎肯定,成為小說家,出版頗獲佳評的《癡女阿蓮》。比張貴興年長的李永平,或比他年輕的黃錦樹、陳大為、鍾怡雯、吳龍川、賀淑芳、馬尼尼為、梁金群、吳道順,或更年輕的鄧觀傑、馮垂華,他們「在島嶼寫作」,他們當然是MIT,既是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也是在台馬華文學(MahuaLit in Taiwan)。

  這些馬華作家,不管是否在馬時已開始寫作,或來台後成為創作者,台灣與台灣文學對他們的影響,都是強大的。台灣文學對他們的影響,日後轉化爲對馬華文學的影響。

  馬華文學場域的台灣影響,至少可從幾個面向來檢視:台灣文學對華文閱讀與創作的影響;馬華寫作人赴台後持續創作,延續書寫志業;馬華文青在台起步書寫,修練成為文學創作者。這些面向即構成本期《文訊》馬華文學專題的五個區塊:(一)台灣文學的影響;(二)馬華文學創作場域;(三)馬華文學出版與市場觀察;(四)「我們在台那些年」——馬華書寫者來台求學、參與文學活動與在台出版歷程;以及(五)在台作者的雙重文化視野。這也是五種觀看馬華文學的方式。而想怎麼看馬華文學,跟馬華人想讓非馬華讀者看到什麼,其實一樣重要。

編者簡介
封德屏 主編
詳細資料

ISBN:9771019912004-04

叢書系列:文訊雜誌

規格:26x19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