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台灣在清代以前已有「文人」的出現,但對這些古典文人來說,文學僅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但不是「職業」,也未必是「志業」。一九二○年代「新文學」興起後,確實出現了一批能寫小說、新詩的寫作者。但對這些人來說,文學是宣傳社會運動的手段,因此他們也很少自認為是「作家」。直到一九三○年代,作家楊守愚寫了〈就試試文學家生活的味道吧〉等一系列小說,台灣才終於出現了「作家」這種身分:以寫作換取收入、搏得名聲,將文學視為自己的職業與志業。

  本期「就試試文學家生活的味道吧」專題,便借前輩小說家楊守愚的標題為典,策畫一系列篇章,試著呈現文學夢想之下,文學人諸種「與生活搏鬥」的經驗。

  專題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從「作家」這個身分談起,主題是「成為作家是什麼體驗?」。我們邀請兩位2022年才出書的新人作家寺尾哲也和林楷倫,來談談最新鮮熱辣的經驗。第二部分則以「工作」為主軸,策畫「具體來說,作家是這樣工作的」。我們邀請鄧觀傑、黃崇凱及楊双子三位以不同策略延續文學路的作家,分享自身經驗。第三部分是「理想情況下,作家的盟友們」,我們邀請了與作家會有業務往來的專業人士,談談他們對新人作家的意見。第四部份,則由陳雪與薄懷武的對談側記從各種走跳江湖的「鬼故事」開始講起,分享了文學創作者應有的自保手段。

  楊守愚的小說發表已近百年,這段時間的台灣文壇有變得更好嗎?未來的文學環境還能再更進步嗎?世事難以逆料,但可以努力:就讓我們先從揭露資訊、彼此坦誠討論開始吧!

編者簡介
封德屏主編
詳細資料

ISBN:9771019912004-03

叢書系列:文訊雜誌

規格:26x19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