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有女,以光弭影:林徹俐的《附神:我那借身給神明的父親》

2021-10-10
作家
白樵
活動攝影

一人之貧脊,對映他者之豐腴。無父者,總悄靜地,暗自留意旁人摯親。同徹俐首次晤面,場合甚奇,在獎座瑩晶戲曲鑼喧,鮮花,紅紫互襯沖印直立背板前,併肩坐,僅點頭問候爾爾一句。

致辭,鎂光燈,盛妍綻,潮般賀語間縫處,看。記得徹俐的父親眼神深邃,帶點距離與孤寂。他穿深寶藍馬球衫,褐色直紋西服褲,不多話,淺笑站定熙往人群裡。

無父者妒嫉。

虛網結路,實臉成書。數位相片人臉標籤註記。連結。

卻是此後,同徹俐著實熟稔。外型輕巧,嬌小身形,微捲肩上髮,染至深棕,總穿各式飄逸碎花洋裝。居南都的她,如候鳥年度遷徙,如此方能於北城深夜或遲午的咖啡館聚。爽朗如她,笑聲煦,像片乾撫平原挾海鹹之暖風。

聚會散,常見她拖一箱沉重行李,嘎噠嘎噠擦過北城崎嶇水泥地。

總揣想她的第一本書,該會是剔透之物,微帶稜角,像初識作品〈廚房〉般。怎料翻開頁面,像打開那只遷徙的行李箱,裡頭藏的,是她父親那雙黑深深的眼睛。

★空間書

近年新生代作家中,台南幫表現亮眼,閱讀《附神:我那借身給神明的父親》(以下簡稱《附神》),恍能自腦中聯結翩想,拓其專屬星群:從早發跡的《花甲男孩》楊富閔,《畫符》的李秉樞,至近年因翻拍電視劇火紅的江鵝《俗女養成記》皆撰南都獨特氛圍。

人際網路緊密,反疏離,神事深植平民日常。台南本是宗教密集之城,市區亦然。古老,地域性濃,遍布許多老廟。「同在鄉下長大,但我們的台南各異,並非廣泛集合。富閔,秉樞,江鵝的小鎮偏早期劃分台南縣之地,靠山。我家地域性靠海,位高雄台南之交。合併前我們家算台南市的最南邊。沿海岸有西濱公路,似省道,可一路上達嘉義,或往下隔橋及至高雄。」徹俐解釋:「若我在市中心長大,氛圍可能有所別,像同飲食的連結可能更強些。」

我渴望一座自己的廚房。那裡面沒有別人的痕跡,我想為誰真心的煮食,做我的料理。──〈廚房〉

問神處從客廳往外遷到從前工廠留下半戶外空間。卻有陌生人進客廳,闖入私密生活空間,恣意又熟練地打開冷氣,舒服地打鼾,放任孩子玩著別人家孩子的玩具,整場跑,不熟的人大概會誤以為他們才是這個家的主人。──〈借問眾神明〉

有專屬的廚房,家,卻因拜神會成了半開放式空間。青春期,高中畢業前徹俐整日居家,未把拜神會作奇事觀。「我們家樓廳在頂層,走廊尾端相隔的,便是寢間。後來會有人想拜訪父母上樓。大學後,返家晚起,有時醒來一開門就是陌生人。開始覺得荒謬。原來我們家是不一樣的,非公廟,但因信仰,這些陌生人會進入到我們的私密空間。」徹俐憶及。

徹俐之家,亦是豐饒之家,人丁極旺。幼時除父母,尚有四姊一弟。「家裡手足多,我們沒有自己的房間,我跟其他人年紀有落差,小時候常常獨個兒玩,開發自己的祕密基地。〈光的所在〉裡的靠陽台小房間外,我也很常爬上屋頂。在一些特定的時間,空間,我仍能找到私密感。」她亦補充:「大學外宿,那時卻不覺得居處為家,對我而言,家還是需要家人才成立。」

★陰爻注

三王爺,關帝爺,馬王爺,蔡府元帥,遊海城隍爺。三叔,父親,阿林叔。縱有天上聖母與註生娘娘,《附神》國土,彷彿同義君父的城邦。有感應力,能譯神諭之人,亦為男體。頌經禮佛功德有女轉男生,若欲轉女體且必得落生為王臣女,端正相好,方能弘法。

而徹俐為陰性女體,從沒擔任過捧神的旗手。

被問及傳統佛道教蒂固的性別面,徹俐直言:「讀過女性主義,不太能接受。但當我接受時,是不想讓父親為難。我不碰神像,家中重要儀式多由男丁掌職。但也有逢神明生日,父親朋友會請神,回程則由對方女性長輩持神。」

「沒非得爭取同等身分,捧不捧神像對我並無多大差異。或許有些無奈,像女性經期來,不能持香。但隨時代演變,有說法,若所拜神屬女性,如媽祖,便無太大禁忌。」

或因性別,徹俐對媽祖特感親近。赴台中初上大學的她,隨朋友前往著名媽祖廟拜拜。返台南後,徹俐家所奉的遊海城隍,竟於某次問神會侃侃而言,指與徹俐當時所拜之樂成宮旱溪媽祖極熟稔。訪廟之事,她未同家人先聊過。

「去過苗栗白沙屯,將來想進香。雖然我是麻瓜,但看滿多人走白沙屯媽祖進香好像都有些奇特感應。」徹俐笑道。

小女兒常是異常於其他女兒的。」高翊峰於《附神》推薦序裡道。

名字由外公所取,乃「徹底,俐落」別再生女之意。《附神》中,更提及父母曾想過想將女嬰徹俐寄養他處,後因命算能旺父,方保之。成長過程,姊姊更曾說:「別以為別人都會養妳,避免妳會有被養的壞習慣,有領零用錢,生活費就該自己付。

以小女兒視角撰寫之書,必同性別,家族排序緊密黏牢。

「家裡沒嚴重的重男輕女,但講究長幼有序。年紀落差,幼時總覺長姊如母。她長我十歲,父母忙時家裡們由姊姊們管。會覺得弟弟稍受寵,但我也特別愛他,他是家裡唯一男生,相對而言,要負擔的事也多。可確定的,是我們都不會對他計較,都較愛他。重男輕女觀念在其他親戚間可能存在,爸媽有各自辛苦的部分,承受傳統生子壓力。」徹俐對家庭性別經驗如是談。

看似甜美嫩嬌,卻秉鋼鐵般硬核心志,與情感命運上的枷鎖束縛相抗衡。徹俐有極長一段時間,決意活成一名孤寂者,六親不依。

「小時候有段時間很愛撒嬌,黏父親,跟我弟爭寵。但長越大,越瞭解父母承受的壓力。我不想成為拖累他們的人。可能因為自己家族裡,排行最小的,總是拖累整家族,或出落成形象不好的人。」她嘆道。

「雖然生活獨立了,但因老么身分,有時會被特別要求。」

★蜀道行

自小讀《自由時報》副刊與鄭栗兒。語言敏感體質,易記住別人說過的句子,稍不甚便放入心底。嗜樂,戀五月天與張雨生。大學啃遍舞鶴著作。

入東海中文系,成為周芬伶創作課成員外,徹俐更積極參與各式活動:投稿,比賽獲獎。北上入耕莘文藝營。回台中課餘時參加學長李崇建辦的校外讀書會,引導式討論,精讀黃春明與向田邦子。

資深文藝少女的路,卻比他人迂迴些。

楊富閔,周紘立,包冠涵皆是創作課大她一屆的學長們,極年輕便得獎,出書。

「不希望只是有人肯定,閱讀。我希望自己的字終究能集成一本書。直到出書前都一直懷疑自己能不能寫。寫很久,中間一度覺得始終沒等到機會,或是錯過了。直到好友蔣亞妮鼓勵我『要不要丟出版社試試看?就算沒出版,也許編輯能有所回饋。』於是我放手一搏。」

「修改,補足篇章約一年。成就這本書後,終於確認自己能寫。」

寫作與人生道途黑深延綿,狀似無盡。所幸,途中拾得珠玉般貴重之機緣與情,足以任其爍爍微光,頑抵被包噬之懼。

「此後,誰都只能成為自己的太陽,才能走下去。

如疤月虧朽,無父者且單引書中句,反光,好贈轉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