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陳嘉玲的愛情——讀江鵝《俗女日常》

2021-10-01
作家
張瑞芬
關鍵字
活動攝影

2021年暑假疫情中上映的公視《俗女養成記2》,接續前集的熱潮獲得極大好評。演員及編劇固然可圈可點,但這劇,離真正的台南腔仍有距離。像電影《孤味》,電視劇版的《俗女養成記》也有一種北部人自以為台語說得流利而你不忍揭穿的尷尬感。

正港台南人,挑嘴如江鵝新作《俗女日常》〈美食街沒有美食〉,男性話極少;長輩俱不怒而威(只在孫子/孫女面前偶露童心或慈愛);漢藥店阿公阿嬤互稱、言談及親友往來應和,開口應是一長串囉囉嗦嗦日語。如江鵝說的,她的童年在仰望大人的恐懼與壓抑中成長,台南人龜毛,恆常低氣壓,沒話無句,哪來這等綜藝哏,豬油之舞,西地……。

但你不得不承認這戲是好看的,那樣無私的接納女兒大齡未婚,返鄉定居;獨生子出櫃,接受男友求婚(這在真實人生完全不可能好嗎?)只能說編劇及演員還不夠老,其實不能體會江鵝2019年同名散文集《俗女養成記》裡六年級台南女兒的困境。青春已逝,故人已杳,可惡的是曾發誓再也不回去的妳,竟想念起那曾給你極大壓力,充滿窒息感,卻也慵懶得原汁原味的台南鄉鎮小日子。那時陽光燦亮,日子悠長得像一生一世,鍋燒意麵與補習班就是妳周末下午的全部指望,麵線(幼麵)叫一绺,米粉稱一熨,芒果一吃一臉盆,香蕉歸枇瞪點要快消消耶。

然而糊塗有糊塗的好。電視劇《俗女養成記》1-2的劇情都圍繞在四十未婚的台南女兒陳嘉玲(謝盈萱飾)身上,她與她的愛情,包括前同居男友(溫昇豪飾)與現任青梅竹馬(藍葦華飾)。江鵝原本散文中散寫的懷舊氛圍,經過編劇添枝加葉,整合成一個完整故事。同志哏、祖孫情、母女/父子糾葛,俊男美女加戲劇張力,很像楊富閔《花甲男孩》改頭換面成《花甲男孩轉大人》。《俗女養成記》1-2場景拉到台南菁寮與後壁鄉鎮,田埂路,花窗飯櫥,懷舊土角厝,同學麥娜絲和撩妹語錄,老中青觀眾全圈粉了。

《俗女2》火熱上演,江鵝第二本散文《俗女日常》卻出走了,離棄童年回憶與鄉土語言,開始心靈瑜珈兼刷都會存在感。看著一個好作者走上自己的道路,有一種如釋重負之感。《俗女養成記》文筆不算出挑,只能說是自然天成,憨厚可喜,《俗女日常》卻大步一跨,完全展現出文字特長,躋身散文技藝的本格派了。

散文作者有兩種,一種是文學訓練與寫作經驗養成的修辭派,一種則是江湖草莽,橫空出世的門外漢,後者通常還比前者寫得更好。用王鼎鈞的卵生胎生理論,卵生由外而內,近似命題為文;胎生由內而外,有不得不寫的理由。在卵生的比喻裡,社會使命是作品的胚胎;在胎生的比喻裡,「心的傷害」是作品的胚胎。江鵝顯然在散文文壇是後者。德文系畢業,自由寫作,出書甚晚,臉書粉絲頁經營得有聲有色,卻不見其他的文學寫作或得獎資歷。「俗女」之命題起始於「淑女」的高不可攀與自嘲,江鵝2019年《俗女養成記》出版時說:「我的前半生都在努力對得起爸爸媽媽」,「一路在父母安排的軌道上前進,但那標準實在高到搆不著」。

於是《俗女日常》簡直是豁了出去,不再寫台南了,她慧眼洞見,玲瓏心眼,可對人言的二三事,推展到了北漂中年女子的厭世日常。自封淡水孔孝真,單身、大齡、潔癖、吃素,貓奴兼專職寫作。輯一到輯六,是生活散文,也是家常況味。從食膳到肉身,放空與愛情,所寫皆貼身且私密。拜土地公,逛傳統菜市場,IKEA是全球戀情見證所,路邊攤見證七夕拜拜各種閒言碎語,夜半網路購物,戒不了的臉書,為了應付SPA美容師盤問,於是有了一男一女,甚至編出兒女才藝與個性。江鵝展現了卓別林看人間世的戲謔眼光,與針織細密的文字功力,而輯六的「說到愛情」放入了真心,彷彿才是她真正要說的,卻輕簡成篇,迅疾收手。說起陳嘉玲的愛情,前面五輯,都只像是佛陀說法前的滿天花雨罷了。

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散文,調性冷熱交織,既世故又天真。開頭正經的強調自己不從眾,難剃頭,序言那隻花豹寫得神祕高調,明言作者迫切渴望陳述,寫作正是一場原發性的追獵。〈厭世求生自白〉、〈金鍊子〉更強調連平日吃飯都難以隨眾,且不改其志。她不求流俗,就如黃金,「從頭到尾只想自己一個安靜被動的待著」。我正想著再高調下去這下壞了,不想下頭一路輕倩搞笑,從輯二「食膳日常」令人嘆為觀止,專心致志的寫一碗完美白飯起始,到輯三「肉身日常」〈呱元呱點呱呱呱〉、〈把頭髮留長的過程有點禪〉,大致撐起整部文集的基調,一路精采到終章,令人讀到不忍釋手。

塵世裡見天堂,《俗女日常》微妙的有一種南部看台北,邊緣看中心,住再久都是局外人的清明。〈我非常喜歡這樣吃一碗飯〉、〈煮菜加糖有事嗎〉、〈七夕的早粥〉與〈搭高鐵返鄉的自得其樂〉、〈機車台南〉、〈完整的身世〉、〈第五天的指甲〉無疑都是佳文。遇到隨意打發素食餐的餐廳,是吃得出來自己蒙受什麼虧待的,遇上一碗講究的白飯,也可以打心裡感到至福,夾在吃早粥兩個談論七夕拜什麼的歐巴桑之間,如同無意間窺破天機,跟路邊拜土地公一樣,非常的超現實。

《俗女日常》非常擅長慢速近景的特寫鏡頭,〈糰糰的早餐〉寫人貓共枕,撥撥貓脖子,「指尖能感到極薄一層油脂」。中學街頭吃〈生命中的粉漿蛋餅〉,粉漿落入熱油熱鍋,一聲「唰」後,「嗶吱嗶吱」,「漿水外圈流散呈不規則的圓形,麵糊外緣被熱油炸出怪形怪狀的觸手,那是起鍋後整個蛋餅最致癌最香脆的地方」。形容白飯新成,拿飯匙沿鍋壁切進飯塊翻鬆的那一下,「雪白無瑕,手感軟糯,耳朵聽見飯粒們在濕濡的宇宙裡多方面沾黏同時多方面分離……」。此等描寫,最稱神品。

飲食文學寫得好的,前有蔡珠兒、舒國治,後有洪愛珠,《俗女日常》又不僅言飲食,她擴而為一種世情散文,江鵝一腳在舊時代,一腳踩新時代,她寫都會女性生活中的小態度、小心機,又處處充滿機鋒。〈Spa裡的生化人〉、〈市場邊的賣菜大姊們〉有簡媜氣魄,〈螞蝗、桑蠶、陸龜與軍情五處〉似包子逸圖書館浮世繪,輯五「地球日常」〈狂粉的單字課〉與〈流淚雖然可恥〉談網路粉絲與追劇日常,既活色生香,也瘋魔成活,現代語境獨具。

寫作有點功力的人,筆下也多陳陳相因。《俗女日常》難得語言十分靈活。前述〈狂粉的單字課〉各種光怪陸離的表情文字已是經典,搭高鐵返鄉,網路不穩,乾脆「Let it 斷」;人生至樂是安居,旅行時何能稱心如意「駝」在書桌前剪指甲;買菜迅疾,手刀進手刀出,偶爾見到貓狗蹲下來聊兩句,隨即又「安德烈依把依把」離開菜市場。

都說言語道斷,世間竟有這種與貓共枕,全靠無知成就的幸福。江鵝文字裡的自由感與空氣感,像永不老去的少女與愛情——〈Dreams〉時期的The Cranberries桃樂絲,仙氣飄飄一襲白衣配短髮馬靴,多麼輕盈的美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