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創社緣起
  1983年7月1日,《 文訊 》 由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創辦 。 初期的目的在為文藝作 家服務,蒐集、整理文學史料,為文學歷史奠基,幾年內就做出了一些成績,頗受文 藝界、學界的稱讚。但 《 文訊 》 不以此為滿足,每期藉專題企畫的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將各個階段的作家作品、學術思想記錄下來,肯定前輩作家的文學表現,也重視文壇新秀的努力創新。

  《 文訊 》 不僅致力於文學史料的蒐集 、 整理及研究 ,並試圖呈現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既重視城市文學的繁華典雅,亦從不忽略地方文學 的純樸動人。發行二十多年來,重點始終放在現當代台灣文學整理及研究上,成績粲然可觀,誠為研究當代台灣文學必讀之文學刊物。由於長期的用心經營,我們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已經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可說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
雜誌內容
  • 在 「 人文關懷 」 中,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  
  • 「 人物春秋 」 可以看到資深作家的智慧風華 、 中生代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 、 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 , 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  
  • 每期以 「 專題企畫 」 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與趨向 , 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 每期製作 「 各地藝文采風 」,更逐月地記載當月的 「 文學記事 」,企圖為台灣文學留下史料;並把觸角延伸至世界華文文學,製作 「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 」 。
  • 「 文學新書 」 每月介紹 50 ~ 80 本當月文學新書 , 清楚記載新書資料及內容提要 ; 另有書評 5 ~ 7 篇介紹國內外好書。
  •                          
發展方向

「 快速報導文藝資訊 、 準確評析文學表現、深層探索文化問題、生動描繪文人風貌 」 , 是 《 文訊 》 不變的編輯方針及努力方向 。 原以史料性 、 學術性口碑著稱的《 文訊 》 , 幾經改版後更突出資訊報導 、 深度發掘文化議題 , 並追蹤記錄對社會文化影響日趨深遠的出版活動 。 邊緣 / 弱勢的文壇活動 , 則是 《 文訊 》 長期關懷的報導場景 。 除了編輯刊物外 , 《 文訊 》 更發揮長期資料累積的能量 , 承接政府文化單位委託的專案 。 藉著雜誌的定期出版 , 及專案研究的成果累積 , 提供文學 、 文化研究者 , 以及文學愛好者 , 掌握發展文化脈動最方便 、 最有效的管道 。

現況及期待

帶著理想及使命感的 《 文訊 》 , 在商業市場導向的社會 , 一路走來 , 充滿了艱辛與坎坷 。 2003 年 1 月 , 國民黨宣布停止對 《 文訊 》 的經營 , 當停刊的消息經由媒體披露出來 , 從四面八方湧進了許多的回應與關懷 , 一篇篇支持鼓勵的報導與專論 , 不僅鼓舞了同仁的士氣 , 也讓 《 文訊 》 有了新的轉機 。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 , 關係著 《 文訊 》 存續的 「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 終於成立 , 踏出再出發的腳步之後 , 《 文訊 》 仍然必須尋找一切可能的資源與合作 , 面對市場的嚴格考驗 , 努力儲備永續經營的能量 。

2020-03-01
2020臺北文學季──川讀台北,文學流岸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策劃執行的「2020臺北文學季」於3月開跑。活動主題為「川讀臺北.文學流岸」,以河流與城市的關連切入。以「水城漫遊‧河畔說書」講座及走讀、「河岸臺北‧水岸曬書─市圖好書展」、「回憶伏流─作家手寫記事」特展、「臺北文學‧閱影展」等不同形式的活動接續登場。
2019-10-31
臺中文學館特展
2019年10月31日至2020年8月底,臺中文學館委託文訊策辦「創作‧戲劇─發現美的事物:呂赫若特展」及「文學與影視戲劇特展」。介紹呂赫若其人其事,以及與台中相關的文學改編影視作品
2019-09-16
自由戀愛:時代製造的浪漫特展
2019年9月16日起至2020年5月17日,臺北市文化局新文化運動館委託文訊策展「自由戀愛:時帶製造的浪漫」,介紹一百年前台灣的熱門約會景點、台灣傳統婚姻文化、台灣舊慣記事中的西式或日式多元婚禮樣貌、以及各國提倡自由戀愛結婚的圖文資料。
2019-07-01
一本書,和做書人的孕生與成長──當代的文學出版職人論壇
2019年7月起,文訊舉辦「一本書,和做書人的孕生與成長──當代文學出版職人論壇」,討論「當文學遇到設計」、「我的新手時代」、「讓我們想像讀者──文學,可以行銷嗎」系列主題講座。
2019-05-13
詩的聲音─余光中、周夢蝶、洛夫文物特展
2019年5月13日-6月12日,2019臺積心築藝術季委託文訊雜誌社於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舉辦「詩的聲音——余光中‧周夢蝶‧洛夫文物特展」。此次同時展出三人手稿,獨特的筆跡、墨寶彰顯詩人本色,亦呈現詩人的聲音與影像。
2019-02-27
出版經典復刻新詩系列
2019年2月27日,出版文訊全新書系:經典復刻,集結的新詩系列,皆為重要詩人的第一本詩集,分別為周夢蝶《孤讀國》、洛夫《靈河》、余光中《舟子的悲歌》、楊喚《風景》。
2018-11-01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譽揚三書出版
2018年11月1日,為譽揚「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的貢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文訊》舉辦譽揚典禮並編印出版《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台灣少年小說讀本》、《寶島留聲機: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1》、《同言放送局: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2》。
2018-07-01
「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正式對外開放
2018年7月1日,「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正式對外開放,目前收有當代華文作家近10萬冊珍藏書,8萬冊文學雜誌,4萬張作家照,3000件作家手稿等。
2018-02-24
余光中紀念會暨文學展
2018年2月24日,為了懷念詩人余光中的一生,由臺北市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承辦,舉辦「詩壇的賽車手與指揮家──余光中紀念展」,於臺北紀州庵古蹟大廣間開展。現場並展出余光中的著作、手稿、書信、照片、蒐藏等。
2018-01-13
鄭清文紀念會暨文學展
2018年1月13日,為了懷念小說家鄭清文,舉辦「『最後的紳士』——小說家鄭清文紀念會暨文學展」,由文訊雜誌社策畫執行,於假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舉行。會中並展出其著作、手稿、照片等珍貴文物資料。
2017-12-10
李永平追思記念會暨文學展
為了紀念優秀的小說家、翻譯家李永平,文訊雜誌社、臺灣大學文學院、麥田出版社在2017年12月10日於臺大文學院演講廳舉辦「見山又是山——李永平追思紀念會暨文學展」,並編印紀念特刊。
2017-10-24
旗袍一族:50年代女作家影像故事特展
2017年10月24日-11月12日,讓社會大眾看見五○年代的時尚與風情,為向世代女作家致敬,於紀州庵古蹟舉辦「旗袍一族:50年代女作家影像故事特展」。展示林海音、羅蘭、邱七七等31位50年代重要女作家的照片、旗袍服飾、作品手稿等。
2017-10-14
「以進大同:臺北同志地景」特展
2017年10月14 -31日,受臺北市文化局委託執行「以進大同:臺北同志地景」特展於紀州庵展出,並出版《以進大同:臺北同志生活誌》,紀錄同志平權運動,以及探討文學、刊物、影視等同志集結發聲的歷程。臺北同志一路走來的地景記憶、社群認同。
2017-01-01
「風起雲湧的七○年代:台灣現代詩社與詩刊」系列專輯與座談
自1月起,於文訊製作「風起雲湧的七○年代:台灣現代詩社與詩刊」系列專題,介紹「龍族」、「陽光小集」、「草根」、「風燈」等八家,並舉辦系列座談。
2015-10-01
「尋訪文學‧邂逅作家」文學講座與文學地景導覽
2015年10月起,臺灣文學開講「尋訪文學‧邂逅作家」系列活動於臺灣北、中、南巡迴舉辦12場講座與文學地景導覽,以柏楊、林海音、龍瑛宗、司馬中原、琦君、鄭清文、楊喚、鍾理和、鍾肇政、賴和、葉石濤、楊逵12位作家為對象,走訪聆聽作家的文學生命與家鄉故事。
2015-07-01
爾雅不惑 詩心無限──爾雅40周年慶祝活動
2015年7月,適逢爾雅創辦40周年,《文訊》與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合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爾雅作家演出的作品朗誦會、高中生創意表演的「爾雅詩世界」以及爾雅精選作品展等。
2014-09-01
紀弦追思紀念會暨文學展
2014年9月,《文訊》發起、文化部指導贊助,舉辦「紀弦追思紀念會暨文學展」,於紀州庵文學森林展出紀弦著作、詩刊、手稿、書信、照片、影音,開幕當日並有追思會。
2014-07-12
《臺灣人文出版社18家及其出版環境》出版
2014年結集出版《臺灣人文出版社18家及其出版環境》,介紹志文出版社、皇冠文化集團、純文學出版社、爾雅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洪範書店、九歌出版公司等。
2014-06-01
詩書共舞──臺灣現代小詩書法展
2014年6月起,由《文訊》主辦,邀請書法家陳宏勉、詩人白靈聯手策畫,邀集全臺30多位書法家揮毫臺灣現代小詩作品,共五十餘件作品,於紀州庵古蹟、臺中文創園區、高雄文化局至上館等地展出,展覽結束後並交由處厚堂於網路義拍。
2014-03-15
台北文學季「微革命:影響臺北的文學事」特展
2014年3月15日-4月13日,於中山堂展出清領時代至今影響臺北的文學事件,除以歷史脈絡展示文學議題外,從社會政治、書籍出版、人文空間、影視娛樂、音樂戲曲等五大常民領域入手,展現文學與生活相互的影響與融合。
2013-07-18
《文訊》30周年作家珍藏書畫募款拍賣暨展覽會
為募集《文訊》「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的典藏數位化及營運資金,從2013年2月底,開始籌畫「《文訊》30周年──作家珍藏書畫募款展覽暨拍賣會」,共募得170位作家捐贈的七百餘件書畫文物,於7月、12月共舉行2場實體及網路拍賣會。
2013-07-02
《文訊》30周年世代文青接力論壇與「文訊三十年封面展」
2013年7月2日至18日,為慶祝《文訊》30周年,共舉辦十場接力論壇,邀請共計百位老中青三代知名作家與文化界人士共襄盛舉。並同步於紀州庵舉辦「文訊三十年封面展」,展出三百多幀珍貴雜誌封面。
2013-03-15
2013台北文學季:文學摩登:臺北文青生活考特展
2013年3月15日起至31日,以1945年以來各世代文青在臺北的創作與人文生活為主軸,彰顯臺北文學史中的生活化元素,由此帶領民眾以活潑有趣的方式走進、體會臺北文學,於中山堂展出。
2012-08-25
《艾雯全集》新書發表會暨「物情物趣──艾雯逝世三週年紀念展」
2012年8月25日,《文訊》受艾雯女兒朱恬恬委託出版《艾雯全集》,共10冊,收錄艾雯1941年至2008年間的小說與散文作品,包括已出版著作,以及未結集之作。並於紀州庵新館舉辦「物情物趣──艾雯逝世三週年紀念展」。
2012-04-01
「媽媽教我的詩」國小學童朗詩影音大賽
2012年4月,接受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委託,舉辦第二屆「媽媽教我的詩」國小學童朗詩影音大賽。10月23日舉行頒獎典禮。
2011-11-01
「臺北的告白」文學展
2011年11月,於紀州庵新館展出「臺北的告白」特展,以臺北的身世、美食、建築、閱讀出版、愛情、自然生態、住民、性別、運動、音樂,十個不同面向選書,展示臺北文學的多元;並舉辦10場文學閱讀系列講座及「文學視窗」圖文徵集活動。
2011-04-01
編印《戴國煇先生全集》
2011年4月出版,本社接受戴國煇教授遺孀林彩美女士委託,編輯台灣史學者戴國煇教授著作全集共計27冊500餘萬字,結集戴國煇所有中日文著作包括未結集、未發表作品。
2011-03-01
執行「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暨資料庫建置計畫」
2011年3月起,受臺灣文學館委託編纂《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叢書,每年陸續出版,至2019年總計120冊。並建置「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庫」,保持作家評論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與新穎度。
2011-01-01
大學詩社展
2011年1月起,於紀州庵新館展出「大學詩社展」,計有十大校園詩社三百多件詩刊、照片、書信等珍貴文物。
2010-12-01
《我在我不在的地方──文學現場踏查記》出版
2010年12月出版,由國立台灣文學館委託「尋找創作現場」出版計畫,透過作家及藝文社群、團體創作現場的整理與重現,架構起台灣的創作地圖。後續並以本書規畫「創作現場踏查去」之文學走讀推廣活動。
2010-11-20
台灣資深作家結婚照展
2010年11月20日至12月28日,由文訊雜誌社主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贊助之「台灣資深作家結婚照展」,假台北市齊東街日式宿舍舉行,現場展出40幅文學家前輩結婚照,20日下午並舉行開幕儀式。另舉辦「回想影中人」、「文藝良緣」、「詩與文學中談牽手」、「那段住在日式宿舍的日子」系列座談
2010-10-14
九九重陽‧文藝雅集暨風華再現聯合特展
2010年10月14日,由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策畫、文訊雜誌社承辦的文藝界重陽雅集活動,在台大醫學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適逢民國99年,除舉辦餐會,更邀集他們提供創作作品聯合參展,共展出,文學書籍、畫作、攝影、劇照、書法、戲偶、雕刻、陶藝、風箏等兩百餘件作品。「風華再現聯合特展」除了文藝雅集當天現場展出,更於10月16日至24日,在國家圖書館展出。
2010-09-15
陝西文化名人交流聯誼會
2010年9月15日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與陝西文化名人分團共同主辦「台灣─陝西文化名人交流聯誼會」陝西作家、書畫家、攝影家、戲劇家、演唱家與台灣作家、畫家、書法家、攝影家等近百人現場揮毫作畫交流心得。
2010-09-08
「台德文學交流合作計畫」記者會
2010年9月8日,由文建會與柏林文學學會(LCB)共同主辦,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執行的「台德文學交流合作計畫」舉行記者會,九位作家包括:夏曼‧藍波安、劉克襄、蔡素芬、鴻鴻、駱以軍、甘耀明、吳音寧、吳明益、夏宇,陸續赴德國柏林文學學會擔任駐村作家。
2010-07-29
商禽文學展暨追思紀念會
2010年7月29日,為了懷念詩人商禽的一生,由《創世紀》詩社及《文訊》雜誌社發起,在文建會、台北市文化局、國立台灣文學館、印刻文學生活誌、臺大出版中心、目宿媒體等單位的協助下,籌備「夢或者黎明──商禽文學展暨追思紀念會」,於假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舉行。場並展出商禽極珍貴的著作、書畫、手稿、書信、照片、蒐藏等。
2010-04-28
紀州庵新館「林海音文學展」系列活動
2010年4月28日,由國立台灣文學館及台北市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自光體設計公司承辦的「穿越林間聽海音──林海音文學展」開展,展期自4月29日起假紀州庵新館展出。並舉辦「半個文壇,一代風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巷道的詩,河岸的小說」座談會,以即人文走讀、紀錄片放映活動。
2010-01-21
「經典解碼──文學作品讀法系列叢書」出版
2010年1月21日,由行政院文建會策畫、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編印的「經典解碼──文學作品讀法系列叢書」舉行新書發表會。本套書約費時五、六年籌畫完成,叢書共13冊,由蔣淑貞策畫,邀集周樹華、張漢良、劉亮雅、張錦忠、簡政珍邱貴芬等18位學者執筆編選。
2009-09-24
2009向大師致敬──陳映真
由趨勢教育基金會、文訊雜誌社合辦的「2009向大師致敬──陳映真」系列活動,於9月24至25日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文學特展與「陳映真創作50周年茶會」。文訊雜誌社主編《人間風景──陳映真》、舉辦「最憂鬱的浪漫──陳映真印象」徵文;9月26至27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辦靜態展及「陳映真創作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9-08-14
獲第33屆金鼎獎雜誌最佳編輯獎
行政院新聞局8月14日舉行「第33屆金鼎獎」頒獎典禮,本屆金鼎獎共頒發34個獎項及特別貢獻獎。本社社長封德屏於本次金鼎獎榮獲雜誌類最佳編輯獎。
2009-05-01
紀念五四系列活動
2009年5月,五四運動90週年之「青春的飛揚,思想的萌發──五四文學人物影像展」、系列走讀講座活動。由行政院文建會、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國家圖書館合辦,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文訊雜誌社規畫執行,自5月4日至5月31日,在國家圖書館展開。
2008-06-01
「台灣文學資料蒐集與研究」企畫
2008年6月起,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文訊》策畫「台灣文學資料蒐集與研究委託案」,進行文學作品清查、作家探訪、展覽等活動。
2008-03-26
回頭迢遞便數驛--尹雪曼先生追思紀念會
2008年3月26日,由文建會、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補助,《文訊》策劃「回頭迢遞便數驛--尹雪曼先生追思紀念會」,於台北市市長官邸表演廳舉行。
2007-12-07
台北華文文學國際論壇之「台北與世界的對話研討會」
2007年12月7日,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文訊》策畫台北華文文學國際論壇之「台北與世界的對話研討會」,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發表五篇論文,一場對談、一場座談會。
2007-08-25
逝水--劉枋女士追思會
2007年8月25日,由中國婦女協會主辦、《文訊》雜誌社與中國文藝協會協辦、國立台灣文學館補助「逝水──劉枋女士追思會」於在台北市市長官邸舉辦。
2007-01-01
嘉義蘭記書局史料研究專輯
2007年1~3月,遠流出版公司王榮文先生委託《文訊》進行「嘉義蘭記書局史料研究」,並獲財團法人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分上中下期刊出「記憶裡的幽香──嘉義蘭記書局史料研究」專題。2007年11月出版專書《記憶裡的幽香──嘉義蘭記書局史料論文集》。
2006-11-01
2006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暨資料庫系統建置計畫
2006年11月~2008年7月,國家台灣文學館委託《文訊》進行「2006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暨資料庫系統建置計畫」,共計2500餘位作家及十萬餘筆作品目錄。2008年9月5日舉行《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新書發表會,同時資料庫系統亦正式啟用。
2006-06-09
當我們青春年少--作家影像故事展」內容提供
2006年6月9日~10月8日,國家台灣文學館製作「當我們青春年少--作家影像故事展」,委由《文訊》提供展覽文字、影像,並協助開幕活動。
2006-05-19
閱/讀繆思的容顏──作家影像展
2006年5月19~31日,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補助,邀請近百位作家提供不同時期相片於高雄中正文化中心展出。並有座談「青春閱讀樂」、「愛讀一家親」。
2005-08-01
台灣文學年鑑資料庫建置計畫
2005年8~12月,由國家文學館委託「台灣文學年鑑資料庫建置計畫」,《文訊》與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合作,進行台灣文學年鑑資料庫之系統建置,以及整合已出版之1998~2004《台灣文學年鑑》內容導入資料庫。
2005-07-01
「親情圖──作家用照片說故事」巡迴展
2005年7~10月,《文訊》主辦「親情圖──作家用照片說故事」,由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贊助,共有125位作家提供照片及文章。7月起於第四屆桃園全國書展、台北國際藝術村展出,並舉行「人間的至情」、「愛的延伸」座談會。11月起至隔年一月底由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台中明道中學借展。
2005-04-01
「資深人文出版社」系列報導
2005年4月~2008年6月,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補助,《文訊》策劃「資深人文出版社」系列報導第一階段~第三階段,共報導了30間資深人文出版社的故事,並結集為《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
2004-07-01
「少年十五二十時--作家年輕照片」巡迴展
2004年7~9月,《文訊》主辦的「少年十五二十時--作家年輕照片展」由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支持,邀請130位台灣當代作家參與。於7月起在桃園巨蛋體育館、台中市文化局大廳、台北市圖總館、台北市立圖書館力行分館、元智大學圖書館展出。並安排3場講座:文學記憶(一)~(三)。
2004-05-01
張秀亞全集編印與研討會
2004年5月~2005年3月,由國家文學館委託「張秀亞全集編印」專案,編成全集15巨冊,25開,7400頁,包括新詩一冊、散文八冊、小說二冊、翻譯二冊、藝術史一冊、資料卷一冊。2005年10月1、2日,國家台灣文學館委託《文訊》舉辦「永不凋謝的三色菫──張秀亞文學研討會」。計發表九篇論文,會後結集成論文集於11月出版。
2004-04-01
台灣現當代作家評論資料目錄
2004年4月~2008年12月,由國家文學館委託「台灣現當代作家評論資料目錄」專案,共執行三階段,總計310位作家之評論資料目錄,除國內資料之蒐集,兼括大陸、香港地區及新加坡之論著;至於日本、韓國和歐美各國之資料,則盡量收錄。
2004-04-01
第三屆、第五屆桃園全國書展專題演講
2004年4~7月,桃園縣文化局委託《文訊》企畫執行「第三屆桃園全國書展專題演講」活動。2006年7月,續辦「第五屆桃園全國書展專題演講」。
2004-03-01
「一書一桃園」評選活動
2004年3~12月,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委託《文訊》舉行「一書一桃園」評選活動,以及讀後心得徵文比賽。本活動持續承辦至2007年,共四屆。
2004-01-01
海峽兩岸中華文化發展論壇
2004年起與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舉辦「海峽兩岸中華文化發展論壇」,2004、2006、2008、2010、2012年由本會邀請台灣學者、作家組成交流訪問團赴大陸進行交流2005、2007、2009、2011年則邀請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術文化交流團來台進行實地考察和學術文化交流。
2003-12-01
國家圖書館購買「台灣文學雜誌專號」及「台灣文學雜誌展覽目錄」文字及圖片網路版權
2003年12月,國家圖書館為充實「台灣記憶系統」,向《文訊》購買「台灣文學雜誌專號」及「台灣文學雜誌展覽目錄」文字及圖片網路版權。
2003-07-01
「台灣文學雜誌展」暨《文訊》20週年慶
2003年7月~11月,為慶祝《文訊》20週年,特於2003年7月推出「台灣文學雜誌專號」,並策畫「台灣文學雜誌展」,展出日據時期以來361種文學雜誌。於7月12起陸續於台北市立圖書館、台中文英館、桃園世貿展覽中心、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展出。並舉辦五場系列座談。
2003-03-01
《文訊》200期巡迴特展
2003年3~4月,《文訊》與金石堂書店合作,在汀州店、信義店、逢甲店等十家門市,舉辦「《文訊》200期巡迴特展」。更在信義店舉辦四場「創造文學的春天」系列講座。
2003-01-01
國民黨文傳會停止文訊雜誌經費支援
2003年1月,國民黨文傳會停止文訊雜誌經費支援。2003年5月,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由台北市馬英九市長、桃園朱立倫市長、臺中胡自強市長等聯合募資成立,繼續經營《文訊》雜誌。
2002-11-09
張秀亞教授追思紀念會
2002年11月9日,由《文訊》主辦,中國文藝協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國家圖書館協辦「張秀亞教授追思紀念會」於國民黨部大樓思源廳舉行。
2002-06-01
文訊200期光碟版電子書
2002年6月,《文訊》出版200期紀念光碟電子書,將200期全文影像掃描並保存雜誌原貌,提供專題、作者、被評論者、專欄、卷期的瀏覽與欄位全文檢索功能。並委由秀威資訊科技公司補齊紙本缺期。2003年國家圖書館將本電子書採購為「全國公共圖書館共用資料庫」。
2001-10-01
「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與各大學中文系所教學合作計畫
2001年10月起至2002年5月,為實踐「文藝資源與校園分享」,《文訊》將其經營多年之《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累積之文學史料及資源,開放給各大學中文、台文系所教師及研究生。計有成大、彰師大、淡江、逢甲、佛光、東海、中正、中央等8所大學中文所師生參與此教研合作計畫。
1998-08-01
《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二度新編
1998年8月開始,《文訊》再度承接文建會委託的《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新編計畫案,於1999年6月出版。計收入1800位作家的資料,對作家現況現職全面調查,小傳亦重新改寫,總計七大冊,近3000頁。
1998-05-04
五四獎暨五四文藝雅集
1998年5月4日,為紀念五四運動,《文訊》特設「五四獎」,以獎勵長期投入創作以外的文學工作者。獎項有文學編輯獎、文學教育獎、文學活動獎、文學交流獎、青年文學獎、文學貢獻獎,於1998、1999、2000、2001、2003年共舉辦五屆,計有瘂弦、陸達誠、馬森、陳憲仁、余光中、許悔之、陳素芳、齊邦媛、李冰、陳昭瑛、王家祥、林海音、張默、林文寶、柯慶明、林水福、張香華、須文蔚、蕭蕭、歐銀釧、王德威、丘秀芷、王夢鷗、初安民、阿盛、廖炳惠、陳信元、唐捐、潘人木29人獲獎。
1997-11-09
青年文學會議
1997年11月9日,《文訊》在台北市震旦國際大樓舉辦「青年文學會議」,以30歲以下青年朋友為主要對象。因各界反應良好,《文訊》持續舉辦11年,第二年起改為兩天的研討議程,自2003年起,將會議論文結集,2006年第十屆的論文徵稿對象更擴大為兩岸三地學子。青年文學會議從1997年開辦至2008年共歷經12屆,於2009年停辦。2011年起,易名為「兩岸青年文學會議」重新出發,並改為兩年一次,輪流於臺北、北京舉行,共舉辦三屆。
1997-01-01
1996~1999《台灣文學年鑑》專案
1997年1~6月,文建會委託《文訊》策畫編纂《1996台灣文學年鑑》。此後至1999年,文學年鑑的編輯工作皆由《文訊》執行。四年來,參與文學年鑑編輯及撰稿工作之專家學者、博碩士研究生、媒體工作者超過200餘人。
1996-01-01
台灣地區文史哲專業人才調查計畫
1996年1~6月,文建會委託《文訊》進行「台灣地區文史哲專業人才調查計畫」,計建檔近千位文史哲專家學者。
1995-10-25
編印《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1995年10月25日起,由文建會策畫,《文訊》主辦「面對台灣文學」座談會,由李瑞騰教授總策畫。並承辦「台灣文學出版研討會」,結集為《台灣文學中的社會》、《台灣文學發展現象》、《台灣文學出版》三本論文集。
1995-03-04
現代詩史研討會
1995年3月4日起,由文建會贊助,《文訊》策畫主辦「現代詩史研討會」。以斷代為考量,計分日據時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六期,會議研討亦分六場次,總計發表30篇論文、18篇引言稿,結集成《台灣現代詩史論》出版。
1994-07-05
全國大專文藝營
1994年7月5~8日,《文訊》與成功大學寫作協會合辦「全國大專文藝營──小說、戲劇、電影」,計有150餘位同學參加,此項活動由《中華日報》、統一公司、文化建設基金會贊助。
1993-11-01
編印《文建會出版品目錄》
1993年11月,行政院文建會成立12週年慶,委託《文訊》編輯出版《文化書香軌跡──行政院文建會出版品目錄簡介》。
1993-04-10
六場「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
1993年4月10日,由行政院文建會、新聞局贊助,《文訊》主辦的「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在台東縣立文化中心舉辦「花東地區文學會議」展開序幕,接著「高屏澎地區文學會議」、「雲嘉南地區文學會議」、「中彰投地區文學會議」、「桃竹苗地區文學會議」、「北基宜地區文學會議」共舉辦六場,於1993年6月26日結束。共發表19篇論文,22篇座談引言,近400位文學界人士與會。會後並將這些文章結集為《鄉土與文學》出版,計465頁。
1992-08-26
西瀅散文研習營
1992年8月26日,《文訊》與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合辦「西瀅散文研習營」,在澎湖白沙海園舉行。
1992-06-01
《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記要》編輯
1992年6月,《文訊》受文建會委託承辦《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記要》,費時二年餘,上迄台灣光復的1945年,下迄1991年底,總計46年之大事記要。
1991-07-01
《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新編
1991年7月1日開始,《文訊》開始執行文建會委託之《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新編)》工作,費時兩年半,共收錄作家1300多位。
1991-06-22
當前大陸文學研討會(二)
1991年6月22日,由《文訊》主辦,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協辦的「當前大陸文學研討會」(二),在「文苑」舉行,計發表五篇論文。
1991-02-23
散文創作與欣賞研習營
1991年2月23、24日,《文訊》與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在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合辦「散文創作與欣賞研習營」,此活動是文建會所規畫的週末文藝營系列之一。
1990-12-01
各縣市藝文環境調查報告
1990年12月1日,由教育部社教司贊助,《文訊》策畫主辦的「各縣市藝文環境調查報告」系列,由屏東縣展開。依序為台東、彰化、南投、雲林、澎湖、嘉義、台南、花蓮、新竹、苗栗、桃園、宜蘭、高雄、台中、基隆,共計16個縣市,至1992年2月29日全部結束。總計202位從事藝文工作者參加了這一系列的活動,發表了59篇文章及16次座談會記錄,結集出版為《藝文與環境──台灣各縣市藝文環境調查實錄》,厚達700頁。
1990-07-21
近代學人風範研討會
1990年7月21日開始至1991年6月30日為止,由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辦,《文訊》承辦的「近代學人風範研討會」,共舉辦連橫、嚴復、張季鸞、吳稚暉、蔡元培、胡適、梁啟超、張道藩、張知本、于右任、蔣夢麟、王雲五等12場研討會,計發表33篇論文。會後並結集出版一套四本《知識分子的良心》、《憂患中的心聲》、《但開風氣不為師》、《理想人生的追尋》叢書。
1990-05-04
《文訊》在「文苑」舉辦「五四文藝茶會暨作家珍藏書及作家年表展」
1990年5月4日,《文訊》在「文苑」舉辦「五四文藝茶會暨作家珍藏書及作家年表展」,邀請王國良、丘秀芷、吳興文、林海音、林慶彰、周玉山、周錦、秦賢次、陳信元、莊永明、莫渝、楊雲萍等數十位作家展出近500本珍貴文學藏書,另展出近300位作家年表。
1989-09-01
行政院文建會委託製作「藝文月報」
1989年9月,總號第47期開始,《文訊》獲文建會贊助,將刊物中之《藝文月報》抽印單行六千份,廣為傳布。每月內容包括學術文化、文學、藝術、大眾傳播各類的大事記要,以及文學、藝術類的新書介紹。此外,每期還有包括全省各地近千條的「每月藝文活動預告」。此項補助文建會維持五年。
1989-05-04
五四文藝茶會暨少年十五二十時作家照片展
1989年5月4日,《文訊》在太平洋崇光百貨文化會館舉辦「五四文藝茶會暨少年十五二十時作家照片展」。由行政院新聞局贊助,《文藝月刊》、《中外文學》、《幼獅文藝》等雜誌協辦,有近300位作家參加「少年十五二十時」照片展出。
1988-10-17
文藝界重陽敬老聯誼活動
1988年10月17日,由行政院文建會策畫、《文訊》承辦的「文藝界重陽敬老聯誼活動」在台北聯勤中山俱樂部舉行,並邀請《明道文藝》、《聯合文學》、《幼獅文藝》、《中外文學》雜誌社協辦,計有150位70歲以上的資深文藝前輩與會。 此活動獲得文藝界資深作家熱烈回響,每年必於重陽節前或當天舉行,由本社統籌,募集資金,聯合藝文界團體共同舉辦。僅於民國89年「921大地震」停辦一次,其餘從未間斷,每年計有300~400位文藝界前輩自全省各地與會,被譽為文藝界最溫馨的聚會。
1988-05-22
當前大陸文學研討會
1988年5月22日,《文訊》與《聯合文學》雜誌社假「文苑」聯合舉辦「當前大陸文學研討會」,計發表葉穉英、張錯、張子樟三篇論文。
1987-07-04
抗戰文學研討會
1987年7月4、5日,《文訊》在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舉行「抗戰文學研討會」,計發表13篇論文。《文訊》並同時出版《抗戰時期回憶錄》、《抗戰文學概說》、《抗戰文學史料》三本書,贈送與會者。
1987-02-06
新春作家聯誼會暨「第一本書」、「結婚照」展
1987年2月6日,《文訊》在中影文化城舉辦「七十六年新春作家聯誼會」,展出520位「作家的第一本書」及70位前輩作家結婚照。
1986-08-10
舉辦現代詩學研討會
1986年8月10日,《文訊》在「文苑」舉辦「第二屆現代詩學研討會」,計發表五篇論文。
1986-02-20
舉辦文藝界新春聯誼茶會暨作家全家福照片展
1986年2月20日,《文訊》與《文藝月刊》合辦「文藝界新春聯誼茶會」,展出作家書信、手稿及作家全家福照片,共有近200位作家參與。
1984-06-03
舉辦「現代詩學研討會」
1984年6月3日,《文訊》假北市復興南路一段「文苑」與《商工日報》合辦「現代詩學研討會」,計發表四篇論文。
1984-05-03
舉辦「全國兒童書展」
1984年5月3日,《文訊》與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舉辦「全國兒童書展」,展出五千餘冊兒童圖書,計有70餘家出版社參展,展覽至5月13日,並出版《全國兒童圖書目錄續編》,共收錄1976~1984年兒童圖書四千種。
1983-07-01
創辦《文訊》雜誌
1982年7月1日,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創辦《文訊》雜誌。
1982-07-01
設立「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
1982年7月1日,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為服務作家及藝文界人士而設立「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
學者專家眼中的文訊
  • 《文訊》所推出的專輯,皆富有意義,由專業的名家來提供高見,對於當代的文運及文學批評貢獻頗大。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對古典與現代、民族與鄉土能維持圓融平正的態度。(余光中/中山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作家)

  • 《文訊》的一小群人,好像是一具永遠載滿油料的火車頭,終年累月不眠不休地向前狂奔。(張默/《創世紀》詩刊總編輯、詩人)

  • 《文訊》有項傳統的美德始終貫徹如一,就是尊敬老作家,也不忘記提攜年輕的新作家,重視當紅作家,也時時關懷被人遺忘的寂寞作家。(隱地/爾雅出版社發行人、作家)

  • 《文訊》之值得尊敬,就在於它並不是為黨服務,而是超越政治去服務整個社會。《文訊》應該贏得它應該有的尊敬,因為它為台灣文學保存了豐富的歷史記憶。(陳芳明/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兼所長、作家)

  • 《文訊》為台灣文學史料記錄整理,見證台灣文學發展,不僅是獻給台灣,更是獻給世界研究台灣文學者的資料寶庫。(詹宏志/PChome董事長)

  • 《文訊》所提供最有價值的文獻,除了學術論文和一般論文外,最大的貢獻是挖掘、收集、保存、整理、出版和傳播現代和當代文學史料。(張錦郎/前國家圖書館編纂)

  • 我讀《文訊》多年,每期至少以六~八小時精讀其中篇章。《文訊》用稿審慎精密,已代讀者做了第一手的資料篩選。(廖輝英/作家)


  • 《文訊》這些年來,跨越了海峽的天限,讓八方風雨,共聚一堂,在文化及文學的交流上,扮演了一個積極而生動的角色。(高大鵬/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作家)

  • 《文訊》是一份全方位而又多元化的文學、文化資訊刊物。自創刊以來,為研究者提供極豐富的資料。它負起了把臺灣文訊像外傳播及推廣的重責,近年更添上全球華文資訊溝通的要務,對關心文學文化的讀者來說,可以說是極寶貴的貢獻。每期特別安排的專題,更見編輯者的用心和敏銳觸覺。這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刊物。(盧瑋鑾/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作家)

  • 《文訊》以文學專題的討論為主,也尊重重要的文學人物,並為他們作介紹,同時也全面蒐集臺灣文學的出版和活動資料;除此之外,《文訊》還出版叢書,策劃系列的大大小小研討會,主持與文學有關的形形色色展覽會。翻閱《文訊》,我為曾經擔任它的作者感到驕傲,也希望各界能繼續在多方面支持這份極為難得的文學刊物。(楊松年/佛光大學文學系教授)

  • 華語文學界無人不曉《文訊》!一冊《文訊》在手,當今台灣文學,中國文學之事盡在心中。它集歷史與現狀、作家與民間,圖與文於一身,是我們文學大廈一個漂漂亮亮的窗口。(吳福輝/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