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 1941~

張曉風,女,筆名曉風、桑科、可叵等,籍貫江蘇銅山,1941年3月29日生於浙江金華,1949年來臺。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教於東吳大學等校和參與政治,現已退休,專事寫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等多座獎項。

張曉風的創作文類以散文、劇本為主。其散文風格多變、內容豐富,從《地毯的那一端》充滿少女情懷的書信體創作,《愁鄉石》裡的思鄉情懷,《給妳》中基督信仰,《心繫》的泰北難民村報導散文,到《星星都已經到齊了》中的旅行抒懷,以及近年專注於生態保育與國文教育的篇章。一路行來,張曉風的散文既有柔美深情、秀雅細膩的抒情小品,也不乏瀟灑飄逸、豪邁通達的大塊文章。余光中在評論張曉風散文特色時,將其譽為「亦秀亦豪的健筆」。除上述抒情散文外,張曉風於1970~1980年代以「桑科」、「可叵」之名創作的諷喻雜文,內容多寫時事,在嘻怒笑罵、插科打諢之間,展現知識分子對於社會現況的關懷與批判。在劇本創作方面,1968年張曉風參加編劇研習班,師從李曼瑰,開啟劇本寫作的道路,其以詩性的語言進行創作,內容多取材自中國傳統故事,如〈桃花源記〉、《晉書‧周處傳》等,藉以傳達基督信仰,探討生命價值。1970年代由張曉風編劇、「基督教藝術團契」演出的劇目蔚為風尚,評論者眾,儘管毀譽參半,但其所引起的舞臺劇狂潮,的的確確為臺灣劇場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張曉風文筆流暢清新、文字靈活精確,擅長以富含詩意的語言進行描述,具有獨特的美學品味,瘂弦因而稱她為「散文的詩人」。而其以中國文化與基督信仰為基底的創作理念,使其優游於東方與西方之間,不受創作形式局限,從散文、劇本、小說、詩作、兒童文學,甚至是歌詞創作,都可以感受到其深厚的國學素養以及對於世間的珍愛與悲憫。

  1. 曉風創作集:臺北,道聲出版社,1976年12月,32開,1085頁
  2. 曉風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9年6月,32開,324頁
  1. 看古人扮戲——戲曲故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1年1月,25開,431頁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12年5月,25開,324頁
  1. 地毯的那一端:臺北,文星書店,1966年8月,40開,142頁
    臺北,大林出版社,1969年6月,40開,142頁
    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8年1月,40開,143頁
    臺北,道聲出版社,1981年10月,32開,147頁
    臺北,大林出版社,1982年3月,32開,182頁
    臺北,水牛出版社,1986年9月,32開,182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11年6月,25開,222頁
  2. 給你,瑩瑩: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68年7月,40開,142頁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3月,48開,142頁
  3. 愁鄉石:臺北,晨鐘出版社,1971年4月,32開,157頁
    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1年11月,40開,110頁
  4. 安全感: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73年8月,13.5×14公分,60頁
  5. 黑紗: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75年10月,32開,61頁
  6. 曉風散文集:臺北,道聲出版社,1976年10月,32開,350頁
  7. 非非集:臺北,言心出版社,1976年12月,32開,177頁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0年4月,32開,204頁
  8. 詩詩、晴晴與我: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77年8月,32開,103頁
  9. 動物園中的祈禱室: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77年11月,32開,82頁
  10. 步下紅毯之後:臺北,九歌出版社,1979年7月,32開,231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07年11月,25開,220頁
  11. 花之筆記:臺北,道聲出版社,1980年8月,22×19.5公分,63頁
  12. 你還沒有愛過:臺北,大地出版社,1981年3月,32開,239頁
    臺北,大地出版社,2003年7月,25開,247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07年6月,25開,239頁
  13. 再生緣:臺北,爾雅出版社,1982年5月,32開,288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10年5月,25開,256頁
  14. 幽默五十三號:臺北,九歌出版社,1982年11月,32開,211頁
  15. 給你: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83年3月,32開,265頁
  16. 心繫:臺北,百科文化公司,1983年5月,32開,149頁
  17. 三弦(與席慕蓉、愛亞合著):臺北,爾雅出版社,1983年7月,32開,227頁
  18. 通菜與通婚:臺北,九歌出版社,1983年7月,32開,238頁
  19. 我在:臺北,爾雅出版社,1984年9月,32開,273頁
    臺北,爾雅出版社,2004年12月,25開,324頁
  20. 從你美麗的流域:臺北,爾雅出版社,1988年7月,32開,234頁
    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11月,25開,284頁
  21. 曉風吹起:臺北,文經出版社,1989年11月,25開,185頁
  22. 玉想:臺北,九歌出版社,1990年7月,32開,226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4月,25開,257頁
  23. 曉風吹起: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年12月,11×18公分,207頁
  24. 我知道你是誰: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9月,32開,219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4月,25開,220頁
  25. 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臺北,九歌出版社,1996年9月,32開,228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12月,25開,221頁
  26.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8月,新25開,265頁
  27. 「你的側影好美!」:臺北,九歌出版社,1997年11月,32開,227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4月,32開,227頁
    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9月,25開,203頁
  28. 星星都已經到齊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5月,25開,266頁
  29. 張曉風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6月,25開,317頁
  30. 再生緣: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年9月,25開,235頁
  31. 陽明菁菁曉風拂:臺北,陽明大學,2006年5月,15×18.5公分,143頁
  32. 曉風吹起:臺北,文經出版社,2009年7月,25開,271頁
  33. 送你一個字: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9月,25開,285頁
  34. 張曉風散文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12月,15×23公分,345頁
  35. 不朽的失眠:張曉風散文中英對照:臺北,九歌出版社,2011年1月,25開,287頁
  36. 別人的同學會: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25開,321頁
  37. 那夜的燭光: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25開,305頁
  38. 遊園驚夢: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25開,314頁
  39. 臺灣動物之美:臺北,臺北市立動物園,2013年12月,25.5×25.5公分,71頁
  40. 放爾千山萬水身——張曉風旅遊散文精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5年1月,25開,318頁
  41. 花樹下,我還可以再站一會兒:臺北,九歌出版社,2017年2月,25開,304頁
  1. 哭牆:臺北,仙人掌出版社,1968年9月,40開,137頁
    臺北,大林出版社,1973年12月,32開,179頁
    臺北,大林出版社,1982年3月,32開,179頁
    臺北,水牛圖書出版公司,1987年2月,32開,179頁
  2. 曉風小說集:臺北,道聲出版社,1976年10月,32開,204頁
  1. 畫愛:臺北,校園團契出版社,1971年10月,19.3×17.6公分,102頁
  2. 第五牆:臺北,靈聲雜誌社,1973年8月,17.8×17.4公分,101頁
  3. 武陵人:臺北,靈聲雜誌社,1973年8月,17.8×17.4公分,﹝156頁﹞
  4. 曉風戲劇集:臺北,道聲出版社,1976年11月,32開,532頁
  5. 血笛: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7年10月,32開,75頁
  6. 曉風戲劇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7年1月,25開,446頁
  1. 祖母的寶盒:臺北,信誼基金出版社,1982年1月,18.5×17公分,24頁
  2. 舅媽祇會說一句話:臺北,臺灣省教育廳,1985年9月,17.5×20.5公分,58頁
  3. 談戲:臺北,臺灣省教育廳,1991年6月,17.5×20.5公分,70頁
  4. 抽屜裡的祕密:臺北,國語日報社,2011年10月,25開,189頁
  5. 誰是天使?:臺北,九歌出版社,2012年4月,17×21公分,189頁
  1. 張曉風 (金明瑋):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4年12月,197頁
  1. 高廣豪〈張曉風和伯諧特戲劇之探討〉
    輔仁大學德語語言與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孫志文教授指導,1980年,100頁
  2. 吳敏嘉 〈亦秀亦豪的健筆──張曉風抒情散文之翻譯與評論(The Bold and Graceful Pen:Translations and Commentary of Chang Hsiaofeng's Lyrical Essays)〉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康士林(Nicholas Koss)教授指導,1992年6月,98頁
  3. 郭孟寬〈七○年代劇場開拓者──張曉風與基督教藝術團契〉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鍾明德教授指導,1998年,153頁
  4. 謝雲青〈張曉風戲劇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楊昌年教授指導,2001年6月,372頁
  5. 葉嘉文〈張曉風植物散文鑑賞與教學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李若鶯教授指導,2002年,245頁
  6. 牟方芝〈張曉風散文研究〉
    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芳明教授指導,2004年,231頁
  7. 藍培甄〈張曉風抒情散文研究(1966—2003)〉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徐信義教授指導,2005年4月,178頁
  8. 趙瑋婷〈張曉風散文譬喻修辭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陳滿銘教授指導,2005年,196頁
  9. 陳松玲〈張曉風散文的宗教意涵與美學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周芬伶教授指導,2006年6月,223頁
  10. 茅林鶯〈情懷獨寄‧豪秀煥美──張曉風散文創作論〉
    華僑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倪金華教授指導,2007年6月,62頁
  11. 李麗雯〈張曉風散文美學研究〉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江惜美教授指導,2009年1月,229頁
  12. 張小燕〈張曉風散文的多重意蘊〉
    蘇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曹惠民教授指導,2009年5月,64頁
  13. 楊美雅〈張曉風散文理論與實踐──以美感為論述主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黃東陽教授指導,2010年6月,233頁
  14. 滕 超〈張曉風散文論〉
    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周志雄教授指導,2011年4月,56頁
  15. 何 延〈論張曉風散文的人文關懷〉
    廣西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高蔚教授指導,2012年4月,44頁
  16. 魏緗慈〈臺灣女性散文家的童年書寫──以琦君、林海音、林文月和張曉風為中心〉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蔡明諺教授指導,2012年12月,139頁
  17. 朱銘貞〈張曉風文學的基督書寫〉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蔡振念、楊雅惠教授指導,2012年,438頁
  18. 陳秋月〈張曉風的雜文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年双教授指導,2012年,136頁
  19. 易元章〈張曉風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張春榮教授指導,2012年,321頁
  20. 吳 芳〈張曉風散文的比喻研究〉
    揚州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于廣元教授指導,2014年6月,75頁
  21. 譚莉萍〈張曉風及其散文之研究〉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邱燮友教授指導,2014年6月,376頁
  22. 田秀米〈張曉風的生態關懷研究──意識、行動與書寫〉
    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浦忠勇、吳亦昕教授指導,2014年,58頁
  23. 金 釗〈張曉風散文藝術論〉
    吉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趙彬教授指導,2017年5月,50頁
  1. 鄒桂苑,〈張曉風研究資料〉,《文訊雜誌》第116期,1995年6月,109─118頁
  2. 張瑞芬,〈張曉風重要評論篇目〉,《五十年來女性散文‧評論篇》,2006年2月,167─168頁
  3. 茅林鶯,〈張曉風文學創作研究綜述〉,《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3期,2006年9月,57─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