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長風範存:緬懷客籍作家耆老曾寬老師

2022-05-12
作家
林剪雲
關鍵字
活動攝影

曾寬老師的公子曾潤哲先生來電告知父親已然蒙主寵召,電話中各自泣不成聲。

隔天至靈堂獻花追思,瞻仰遺容,往昔幽默的話語,爽朗的笑聲,生動的表情,依稀眼前。情緒翻騰不能平復,前塵往事不思量自難忘。

性情率直

早期屏東文學界三位好友曾寬、許思、張榮彥號稱三劍客。曾老師豪爽大方,喜歡請客聚餐,早期酒量極好,宴席間談笑風生,幽默風趣,有他的地方絕不冷場,他自己也說他喜歡熱鬧。

2018年封德屏社長率領《文訊》同仁的作家關懷列車開進屏東,來到潮州曾老師家,我在場作陪。訪談結束後,原本想盡地主之誼請大家吃頓飯,曾老師兀自騎著摩托車直接抵達餐廳,搶先把帳付了,我要老闆把錢退給他,他大聲說:「只有我請人沒有人請我的道理!」那番意氣風發不老騎士的神情模樣,彷彿昨日,更令人噓唏難忘。

曾老師或許天性使然,或許長期扮演老萊子取悅照顧母親,始終保有一顆赤子之心,直言無諱,不掩好惡。2020年高師大唐毓麗教授跟隨《文訊》作家關懷列車,也來採訪曾寬老師,兩人一見如故聊得開心,唐教授說她好喜歡曾老師的真性情,還因此動念想要學好客家話。或許這就是純真的人對上純真的人,會煥發互相照亮的溫暖火光。

因為後來成為我大伯的張榮彥,我青春正盛時就認識曾老師了。第一次見面他就說他讀過我的小說,年紀輕輕怎能寫出如此佳作,過後還跟我大伯說:「我們沒有人寫得贏林剪雲的,以後會有全國知名度的只有她。」得過聯合報中篇小說獎的大伯轉述這話時一臉的難以置信,當時我覺得很有趣,曾老師兩句話就得罪了所有的文友;但是日後則感到愧對曾老師的賞識之情。

事母至孝

曾寬老師事母至孝,鄰里皆知,連媒體都曾來採訪報導。不過這可不是媒體數分鐘鏡頭帶過那麼簡單的事。

二十多年前曾師母車禍過世,深情的他雖然不斷有窈窕淑女表示好感,從來沒有考慮過再婚,兄弟姊妹又都在外地,就由他一個人全權負起照顧老母親的責任。原本喜歡到處旅遊或與朋友歡聚的他,因為母親對他倚賴至深,再也不敢隨意出門,有事出門也不超過半天,而且母親電話一到,不論他人在何處必定立即趕回家。

隨著老化母親逐漸失智,為了讓她對抗遺忘,曾寬老師每日晨起對著母親又唱又跳,一句一句教媽媽唱客家兒歌,七十多歲的人了,扮演現代老萊子逗母親開心。因為他的全心照顧,母親直至101歲才在睡夢中安詳辭世。

曾老師晚年,為了照顧母親和過往的生活形態完全不同,問他累不累,行動是否不再自由自在?他不改樂觀幽默,說上帝已經彌補他了,不能到處跑到處應酬,他有更多時間創作更多作品。2014年我受《文訊》委託專訪曾老師,他還信心滿滿提說自己的寫作計畫,每年要完成三本著作。身為後生晚輩咋舌之餘,深嘆不如。

執著創作

曾寬老師個性爽朗,是屬於天下本無事一族,偏偏對文學創作一往情深,終身無悔。那執著到底的精神,讓他無視於功利社會文學凋零的殘酷現實,孜孜矻矻勤於筆耕,也造就了他著作等身。

計有長短小說集:《變色的月亮》、《富庶海岸》、《終戰》、《出堆》、《故鄉:大將徐傍興博士》等。散文集:《陽光札記》、《田園散記》、《河濱散記》、《小村之秋》等。報導文學:《南臺灣產物》、《走過檳榔平原》等。童書:《楊恩典的故事》、《黑牛漂流荒島記》等。一生著作三十多部。

曾寬老師秉持客家「晴耕雨讀」精神,早期真的有一塊農地從事種作,所以田園散文來自親身體驗;他也相信「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認為文學作品可以傳諸久遠。他常說他本名「富男」,「男」是真「富」是假,不能像企業家有財力可以回饋鄉里建設,不過他有一支筆,以文字記錄摯愛的家鄉、敬重的先賢。正如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林秀蓉教授所言:「其作善於描寫客家聚落傍水的盎然生機,追索先民拓墾歷史的印記。這些扎根土地的作品,值得流傳給世世代代子孫細品展讀。」

在文學凋零的現代社會,在南部作家不被北部出版社看見的文學界,曾寬老師創作量如此豐沛,從現實眼光來看實屬不識時務,他要讓自己一疊疊的作品變成一部部的出版品,大多靠自費出書。他個性大而化之,又沒什麼銷售管道,幾乎只送不賣,沒送完的就堆疊在二樓。曾潤哲先生曾苦笑對我說,樓上快變成倉庫了。但若不是曾老師如此無視現實不計代價,今日的台灣圖書怎能擁有如此豐碩的屏東和客家文學?

曾老師這些年來為糖尿病所苦病痛纏身,眼睛動過白內障手術後,幾乎無法再寫作,他的心靈被困住了。我曾建議他以口述的方式,找人幫忙書寫來解決問題,他也認為可行。直到唐毓麗教授採訪他時我才知道他並沒有實施,問他為什麼,他說:「口述情感表達沒辦法,我們的感覺筆跟著走,靈感就這樣出來了,透過講話已經隔了一層。」最後只能放棄。

他真就此放棄寫作?曾潤哲先生說整理遺物時,發現父親企圖繼續寫作,在稿紙上所寫的字,因為眼疾不能準確放在格子內……。聽到這我淚流不止,曾老師!您一生執著的是「文章千古事」嗎?可是,「寂寞身後名」啊!

提攜後進

曾老師對文學終生熱愛及執著,「愛屋及烏」還惠澤後進。身為國中國文教師,他以撒種的耕耘態度,在學校辛勤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認為對文字的體認和喜好,最好從學童開始扎根,利用假日開作文班,教導國小學生作文。成立「曾寬文學基金會」,連續十年在豐田國小舉辦「屏東縣曾寬六堆文學獎」,出錢出力獎掖後進,鼓勵客家子弟接力寫作,真功在鄉梓。

曾老師2000年左右執掌「百盛文化」出版社,全力耕耘兒童及青少年文學園地,而且大多找南部本土作家諸如張榮彥、鍾鐵民、許振江、林清泉、周梅春、蔡文章、白慈飄等等執筆,一來讓年輕世代從作家作品中認識本土文化;二來讓南部作家有創作出版的機會。

那將近十年的時間正是我最忙碌的時候,除了學校教職、社區大學課程之外,最吃重的是八點檔電視劇本,還一邊策畫要寫台灣近現代史大河小說。所以當曾老師要我為青少年寫小說時,我一再婉拒,但是他不放棄一再遊說:「身為媽媽,妳不會想說故事給自己的孩子聽?」到目前為止我絕無僅有的三部青少年小說《在地球上找個家》、《我家有點傷腦筋》、《魔法農莊》就這樣誕生了。現在回頭,非常慶幸及珍惜曾老師當年把我的潛能逼出來,這三部小說保留了我初始之心,以及某些生活片段。

2004年正為大愛電視台《愛在碧海藍天》的劇本忙到昏天黑地,曾老師希望我寫第四部青少年小說,戲已開拍快上檔,我的劇本必須趕在前頭不得耽誤劇組,看著寶貝兒子張孟駸仗著小聰明睥睨課業,暑假過後就要升高三了,每天不是出去打籃球就是在家打電腦、彈鋼琴悠哉過日,對比之下恨得我牙癢癢。靈機一動索性把寫青少年小說的任務丟給他,跟曾寬老師報告,他寬宏大量應允,《我的故事妳喜歡嗎》一個暑假完成,真正青少年寫給青少年看的小說,曾老師讚賞之餘,在序中也期勉他不會成為一部書作家。幸好孩子做到了,雖然後來出版的屬現代科技書籍,也自行創業成立了大數據公司,不過當年深受鼓勵的孩子從此喜歡書寫,是否可以作為告慰曾老師獎掖後進的果實?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曾寬老師一生行走在上帝為義的道路,如今完成了他的重責大任,願天使指引帶路,讓他全然安歇主懷,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