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昕:身心變形記

2022-01-08
作家
張以昕
活動攝影

稍微接觸過瑜伽的人,都知道瑜伽體位法(asana)多以動植物來命名,例如教孩子做經典拜日式(Surya Namaskara)時,串連了太陽公公、地球先生、小猴子、變色龍、小狗、小蛇幾個動作反覆循環,小小的身軀在墊上模仿不同的動物,變來變去,既新鮮又有趣。

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Swami Veda)認為在練習哈達瑜伽時,要能真正進入每個對象的身體與內在空間,假若你是一條眼鏡蛇,沒有手腳,只能趴在地上,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肉身又會有什麼感受?可能會感覺到脊椎周圍肌肉的強度,或者胸腔吸滿空氣。接著又想像自己變成鱷魚、蝗蟲、駱駝、嬰兒、戰士、一棵樹,用不同生靈的觀點來看世界,體驗生、住、滅的轉世循環,就像一個好的演員準確地進入與抽離每個角色,同時也在生活中練習以意志力生出並保持好的情緒,取代負面思考。

這讓我想起卡夫卡《變形記》當中一覺醒來,變成一隻巨大甲蟲的推銷員,無論如何都再也變不回人類。幸而瑜伽練習者可以隨心所欲地變身,並依照不同的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動作,畢竟無人知曉這世上最美麗的蝴蝶,或者最威猛的那隻老鷹和獅子究竟長什麼樣子,來自於動物的完美典範並不存在,更毋需與他人比較,在練習中認識自己的獨一無二,最終在大休息化作一具死屍,眾生平等,本是塵土也歸於塵土,誰也不例外。

將眾生的形態串聯成一場曼妙的舞蹈,凝神專注是第一步。此時此刻,我是我,也不再是我,世界在我之內,我與無數存有融為一體。大師們也常要學生將「我是誰」(who am I)作為沉思的主題,大我與小我合而為一,不分彼此。接著要規律呼吸,調息帶來深刻的專注,猶如一座橋樑,將心與身連結在一起,跟著吸氣敞開、延展,隨同呼氣收縮、釋放,尋得適宜的節奏,在進入、停留和離開動作時皆不慌不忙、怡然自得。

很久以前有段時間,我是完全失去自己的身體的,導因於各種醫療處置、藥物,或者疾病本身,後來連呼吸也跟著失控,還有許多記憶的喪失,常常飄離身子之外,跟身體的連結好薄弱,「找不到自己」是一個具象的概念、貼切的形容。不過當年從未意識到,後來也沒特別覺察到。直到近年來透過書寫重返舊時情景,才感覺到我的身體不是我的身體,呈現若隱若現,不斷徘徊飄忽、消失、混亂、什麼都抓不到的狀態。接觸瑜伽後,支離破碎的部分才慢慢獲得整合,因此「找到身體」確實是穩定情緒的關鍵,更是練習的起點。

練習之初對身體好陌生,即使每天跟它一起過活,頭腦卻無法準確、自由地控制肢體,在墊上老是手忙腳亂、左右不分。許多部位已經沉睡多年、知覺模糊,例如下顎、肩舺骨、虎口、薦椎、骨盆、膝窩、足弓等等名詞,雖然知曉字面上的意涵,卻很難感受到它們的存在,透過不同的瑜伽動作喚醒肌肉和關節,重建與身體的聯繫,深入肌膚底下的神祕空間,雖然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喘、抖、痠與緊中度過,但卻奇妙地在一切結束時全然放鬆,呼吸跟心念也跟著安穩下來。

藉由觀息穩固動盪不定的感官,尋得凝神的焦點。在後彎時仰視、前彎俯視、左右扭轉回眸而視,關照身體的移動,並透過目光與心的專注,開啟內向審視的路徑。那一刻,瑜伽已然不是體操,而是自我探索的旅程。

既是一個汗流浹背的練習者,同時也是敏銳的觀察者,身心的感知逐步從粗淺擴展到精微的層次,不再只是計較姿勢的角度、肌肉啟動的方式是否正確,或著迷於能否完成某個動作。穿越表層的形式,在每個體位法當中遇見最真實的自己,有時是個自卑的戰士、驕傲的駱駝、頹喪的老狗、急躁的烏龜,有時則是具奄奄一息還沒死透,仍舊思緒紛雜、惶惶不安的攤屍。

無法充分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曾令我沮喪萬分,找不到自己是誰,然而卻在歲月的磨礪中,漸漸知曉每個生命皆是如此地具有厚度,最光明與最黑暗的心靈都在我之內,只要勇於觸探便能挖掘內裡所蘊藏的豐沛寶藏。猶如剛開始做樹式時總頻頻跌下,需要放下批判和指責,學會溫柔地對待一棵搖搖欲墜的小樹,也就是我們自己,耐心陪伴它經驗脆弱到茁壯的過程,且在暴雨中驚天雷電驀然劈斷枝幹,身心變形、疼痛萬分的時刻牢牢接住它,一遍遍嘗試如何更平衡地佇立。這個歷程既驚險又美麗,終有一天成為林中蒼勁挺拔的大樹,並在靜默中持續將力量傳遞出去。

經過動態練習後,返回靜坐的姿勢,感覺身體所占據的空間,將心從所有的時空帶回來,覺知呼吸在鼻腔來回進出。身體、呼吸與心念終於合為一體,我與自己在此無聲地相遇,也將無語地消融。從頭到腳,再從腳到頭鬆開全身,不久後意識清醒卻失去身體感,只剩下一條規律數息的繩索。大師們說,靜坐是預備死亡的練習,我們在身體之內,但在冥想中卻能實際察覺這個身體並不是我;身體可以不見,意識仍舊清晰,「我」的確不是身體,而是清明、愉悅、自在的靈魂。

最後,要取回身體很簡單,只消動動手腳,睜開眼,便能回到當下。彷彿大夢初醒,經由一場由內而外的洗禮,波濤洶湧的心已然平靜無波。回歸初心,繼續扮演命定的諸多角色,而後一次次地歸返,用生命來書寫瑜伽墊上的身心變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