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有五個名字

2021-02-01
作家
張正
關鍵字
活動攝影
張正

在母親替我收藏的兒時作文簿裡,每隔一年的五月分,都會有一篇「我的母親」,那當然是老師為了母親節所出的應景題目。如今沒有老師出題,我倒想出這個題目給自己,登在二月號的《文訊》,祝福二月生日的母親生日快樂。

 

★二二八之女

家中長輩多半過農曆生日,我總搞不清楚到底母親的生日是哪一天。直到我知道了二二八事件,母親才說起,她正是生於民國36年2月28日的新竹。這就很難忘記了。

母親驕傲地說,她的出生,救了我外公的命。因為228那天,外公原本預計和朋友一起從新竹去台北,但老婆生孩子耽擱了行程,反倒逃過一劫。因為外公那些去台北的朋友,都在二二八事件中遇害了。

 

★孫大妹與孫小妹

我母親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外公外婆,來自對岸,說著上海話,是明明白白的「外省人」。但是,出生在台灣的母親該算是台灣本省人、還是外省人呢?據說,母親的第一個名字是「孫台英」,標誌著她出生在台灣。

不過,我的母親從來沒有被真正叫做「孫台英」,原因有點荒唐。

不知道為何(史料闕如),我的母親和他的弟弟(就是我舅舅)被寄養在外公的朋友家。外公的朋友帶著兩個還不會說話的小嬰孩去報戶口,沒管是男是女,大的就叫「孫大妹」,小的就叫「孫小妹」。

我外公外婆不知過了多久才發現,趕緊帶著兩個小孩去改名。當年改名沒那麼容易,一個小女孩叫做「孫大妹」,雖然不典雅,但說不上有錯。外公外婆好說歹說,戶政人員勉強將「大」改成「文」,於是我媽媽有了第三個名字「孫文妹」。至於被叫做「孫小妹」的我舅舅,大概戶政人員也覺得太離譜,允准改了個男性的名字。

即便「孫文妹」是妥協下的產物,但在那個以孫文為國父的年代,「孫文妹」等於是「孫文的妹妹」,算是國姑,頗有虛榮。而因為名字裡有個「妹」,所以母親也常常被以為是客家人。不過當然不是,她一句客家話都不會。

 

★家道中落的閨女

在母親與舅舅阿姨們的口中,當年的外公非常風光。少年留日學醫,回到上海當大飯店的經理,又因為會日文,所以在二次大戰後來到台灣。

年輕時的外公每天穿著全套白色衣褲的西裝,發亮的皮鞋。據說大舅舅小時候的玩具,是一塊一塊的金磚。

外公到底是做什麼生意的?我問不出個名堂。比較具體的,是外公在台北新店溪畔開了一間「游泳池」。游泳池?母親仔細地描述:九個大油桶綁成一綑,一綑一綑連成一座浮橋。衣裝時髦的男男女女跨過浮橋走到河中央的平台,游泳玩樂,唱歌跳舞,生意好得不得了。那時的新店溪河水清澈,魚蝦成群,我母親這些孩子們偶爾甚至游泳橫渡。

但是啊,房子蓋在河上(是違章建築吧?),大水一來,化為烏有。如是兩三番,從此家道中落,富家公子與千金開始過苦日子。

 

★看到血會昏倒的護士

最大的阿姨一成年就獨自離家工作,貼補家用。最大的舅舅國中時早起批貨,去市場擺攤。我母親是老三,白天上學,下課負責打理家務煮飯洗衣,照顧一個接一個出生的弟弟妹妹。也因為繳不出學費,後來母親選擇就讀公費的護理專科學校。雖然,她一看到血就會昏倒。

我在國中的寫作練習簿裡找到一篇〈我的母親〉,寫了這一段:「一次,弟弟的額頭在玩的時候被表哥咬了一個洞,媽媽趕快帶弟弟去醫院,當醫生幫弟弟縫頭的時候,媽媽竟嚇得昏倒了。」當時我在寫作簿上的心得挺八股:「可見她對子女多麼疼愛啊!」

看到血就昏倒,這怎麼當護士啊?幸虧母親成績好,畢業之後留在學校當助教,只需要帶著護士學妹們紙上談兵,批改作業,不需親自上前線。

為了過上好日子,母親在外婆的主導下,嫁給了工廠小開的父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我母親嫁入一個後來同樣生意失敗家道中落的家族。

 

★英文不及格的英語補習班老闆

父親的家族事業周轉不靈,沒錢拿回來支撐家計,母親只好自力更生。記得有一陣子,母親常常帶一些手工半成品回家,我和弟弟沒頭沒腦地一起幫忙組裝,響應政府「家庭即工廠」的號召。但是,家庭手工不但沒替母親賺到錢,還倒貼了不少材料費。

真正讓母親賺到錢的,是她因為和英文老師吵架、所以爛到爆的英文。

在我姑姑的協助之下,母親開了英語補習班,她一邊苦讀英語,一邊勤奮地招生,大清早趕赴日報集散地一份一份夾傳單,深夜裡拉著父親穿街走巷在住戶信箱裡塞傳單,並且以優渥條件延聘洋面孔的外籍老師。在那個還沒啥長頸鹿、何嘉仁之類大型連鎖英語教室的年代,母親的「洋面孔」戰術成功,英語補習班的生意嚇嚇叫,學生多到滿出來,「孫老師」的名號響叮噹。

等到大型連鎖英語教室出現,母親也存了足夠的老本,功德圓滿退出市場,開始拜師學畫。或許是嫌「孫文妹」這個名字太俗氣,她在畫作上的簽名是「孫育文」。

她最愛畫水,畫得活靈活現,或許和她河畔的童年有關。水是財,也能彌補她前半生缺錢的陰影。現在的她,常常坐在沙發上對著自己的畫作,自己欣賞自己讚嘆。

至此,正式姓名是「孫文妹」的母親,從兵荒馬亂的「孫台英」與「孫大妹」,到後半生的「孫老師」與「孫育文」,總共累積了五個名字。

 

★願母親身體健康

小學三年級的作文簿裡,我筆下的母親「待人溫和,是家庭主婦」。真是不能相信小孩說的話,因為母親一點也不溫和呀!

聽阿姨們說,母親小時候的外號是「坦克」。除了常常和父母頂嘴爭辯,還代替不理家務的父母打罵管教弟妹,我的表兄弟們,也以「兇姑姑」指稱我的母親。結婚之後的母親,在經濟困局中力求突圍,堅韌地穩住家計。前幾年地方上的環保抗爭,她也是一馬當先,和政治人物當面對嗆。

如今的母親七十有四,衣食無虞。丈夫於一年前往生,兩個兒子已成家立業,都不需要她操煩了。不過她還是忍不住要照顧兒子,每天替住在隔壁的我準備早餐。但除此之外,現在的她不愛出門、懶得動,已經完全不像年輕時閒不下來的她。

幸虧我最近找到新招,買了兩顆排球大小的海綿球,每天晚上強迫她陪我丟球。球飛過來,她不得不接,如是三五分鐘,累了好睡覺。

兒時作文簿上的〈我的母親〉,結尾總是「願母親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這倒所言不虛。即使我年近半百,也只能這樣替這篇文章作結:願母親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生日快樂。